把病假当“玩假”,当心得“失信后遗症”

北京青年报 2021-09-30 15:15:20

原标题:把病假当“玩假”,当心得“失信后遗症”

据媒体报道,2019年11月,上海的王某因牙龈发炎,请了两天带薪病假,但因诊所缘故被取消,王某就利用这两天病假去了香港,并多次在朋友圈分享其旅行见闻。单位认定其利用病假旅游,属于骗取假期行为,严重违纪,并以此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合同。王某起诉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严重违纪,驳回其诉请。

员工因请病假旅游丢工作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近年来,一些人秉持着“只要胆子大哪天都是假”的理念,通过“假不够,病来凑”的实际行动,千方百计请假拼假“翘班”旅游,其中不乏没病装病或是请病假却没就诊的虚构病假者,甚至还有人从网上购买虚假病假条、诊断证明等骗取病假。法律和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员工虚构病假的行为看似机灵,实则隐含着风险。

虚构病假实质上是一种劳动失信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者在身体健康、没有合理请假事由的情况下故意虚构病假脱离工作岗位,或者请病假后改变病假的用途去旅游,均属于变相旷工,对用人单位构成了欺骗,违反了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均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把病假当“玩假”,当心得“失信后遗症”。劳动者该敬畏规则,看清风险,守住底线,远离虚构病假或随意变更病假用途的误区。如果想要外出旅游玩个痛快,应该与单位积极沟通,征得单位的理解,在不影响单位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年休假、探亲假、事假等合理合法的请假方式,切莫自作聪明,装病欺骗单位。

虚构病假的现象也暴露出一些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开具诊断证明(病假条)时存在漏洞。诊断证明载有患者疾病诊断、是否需要休息、休息时间等内容,是具有等同病历效力的医疗法律文件,是保障当事人病休、索赔等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但一些医疗机构对诊断证明的规范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开具诊断证明的随意性较强,给用人单位劳动纪律管理带来困扰,也影响了劳动争议的公正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要从事实出发,严格按程序操作,规范诊断证明开具行为,从源头堵住乱开、虚开“假病假条”的口子。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网售病假条问题的关注,依法予以整治,阻断“假病假条”的网络流通。

虚构病假去旅游也从侧面暴露出合理的休假渠道不畅、休假需求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所以,用人单位、有关部门都该反思是否在制度上和现实中满足劳动者的休假需求。只有逐步增加放假供给,把休假制度落到实处,让劳动者能获得更多合理假期去旅游,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虚构病假等现象。(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