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不叫座”?别让互联网医院只成了概念
原标题:“叫好不叫座”?别让互联网医院只成了概念
“互联网+医疗”产生了医疗行业的新业态,互联网医院随之诞生,医疗的涵义亦多了一个维度。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各项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跑出加速度”。我国互联网医院由2018年的100多家猛增到目前的1600多家。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500多家。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隐忧”也随之显现。
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健康界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就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僵尸状态”。
明明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帮助患者可以灵活地接受全国各地医生的在线诊治,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却为何“叫好不叫座”?
首先,一些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医院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迅速减少,运营因此遇到困难,它们于是选择开通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医疗服务,以便留住患者。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下诊疗服务也恢复了正常,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就被束之高阁。
其次,互联网医疗服务仍缺乏一套良性运营的机制。一方面,诊疗服务定价不尽合理,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具体而言,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诊疗耗费的时间并不比线下门诊少,有时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要花更多时间与患者在线交流。此外,一些地区开展的远程诊疗服务缺乏收费标准,往往收费较低或者完全免费。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很多互联网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医院也难以持续盈利。另一方面,互联网诊疗的医保覆盖率也远低于线下,为了节省费用,不少患者宁愿选择去实体机构线下就诊。
配套服务不到位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由于电子处方流转尚未在全国推行,一些互联网医院尚未完善药品配送服务,都导致患者在线就诊后,去哪儿买药成为一个难题。此外,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化验、检查结果未实现共享,使得患者在线看病后依旧要去线下机构做配套的检查。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在线就医的体验。
针对现阶段的这些“病症”,互联网医院也需“对症用药”。比如,在线问诊靠不靠谱,关键看医生是否靠谱,需要严格医生的准入,严格核查行医资格,这也是互联网医疗的底线。不断提高医生在线诊断的能力和沟通能力,需要互联网医院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改善目前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家医师“触网”,不要让在线诊疗成为年轻医生的专属,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更应提高医保覆盖率,完善在线诊疗服务的定价体系,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打通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多个堵点……让“看病不出门”能真正成为老百姓问诊寻医的日常。
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也需要在成长中去不断解决,不断规范,形成良性发展模式。由此,互联网医疗才能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进一步添砖加瓦。(申少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