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筑牢农业发展之基
原标题:人才赋能,筑牢农业发展之基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充分发挥“四区一枢纽”优势,广聚优秀人才,加快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引领四川及中西部地区农业开放发展,加速中西部地区农业“引进来、走出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不打牢“人才补丁”,乡村振兴就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城乡两头齐发力,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人才支撑,才能破解人才瓶颈。其次,只有立足乡村本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创新培训机制,才能培育壮大扎根于农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
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当前,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近年来,四川成都青白江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聚焦产业发展,通过项目聚人才,通过内培优人才,通过创业引人才,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协同农业发展的良好的格局。
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当前,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科技所面临人才多元化的难题。以中智、中荷、中以等3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一方面,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吸引包括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内的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生活中,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农业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如何把学校目标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也需要院校作出调整和优化。
另一方面,还需发掘和培养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只有爱农业,才能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才能把务农当成事业;只有懂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只有善经营,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作出有效响应。所谓“就地培养”,意味着无论对大学毕业生还是对其他从业者,要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持续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人才振兴这把“金钥匙”,着力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合力促进城乡人才携手,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就会越来越强,农民就会越来越富,农村就会越来越美。(李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