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右转盲区”要人防也要技防
原标题:破解“右转盲区”要人防也要技防
“在路上遇到大货车,离它远一点。”这条朴素的交通常识背后,是一起又一起惨痛的事故。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大货车在右转弯时尤其容易发生事故,甚至成为一些城市致人死亡最多的交通事故类型。大货车右转弯事故多发,与其视野盲区有很大关系。
很多车辆都存在转弯盲区,大货车的转弯盲区则是最大的。这一方面在于大货车车身长度更长,转弯幅度更大,形成的内轮差也就更大。同时,大货车的牵引车和挂车存在转弯时间差,牵引车开始转弯时,挂车还在保持直行,坐在牵引车驾驶室的驾驶员,无法通过后视镜观察到挂车的情况。
因此,大货车转弯尤其是右转时,容易将同方向直行的非机动车、行人卷入车底,造成惨剧。近年来,重型货车右转弯事故频频发生,成为致人死亡最多的交通事故类型之一。以浙江杭州为例,2020年重型货车右转弯事故造成64人死亡,占重型货车交通事故死亡数的33.33%。
破解“右转盲区”,首先离不开“人防”,驾驶员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安全驾驶习惯。过去,大货车往往急于“多拉快跑”,在遇到交通路口上非机动车、行人混行在机动车道时,驾驶员需要观察的目标物较多,容易忽略盲区,将非机动车、行人剐蹭进去。为防范大货车右转事故,上海、深圳、济南等地纷纷推出“右转必停”,要求大型车辆驾驶人进入路口后先停稳、再瞭望,确保安全再起步。山东省首个“大型车辆右转必停让行”专用抓拍系统在济南市历城区试点启用,10月1日起右转的黄牌货车不停车让行将面临扣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刹停一次再起步,看似多花了几秒钟,但对于驾驶员是必要的提醒,也为其观察路况留出了时间,从多地实践情况来看,推行“右转必停”后,涉及大货车右转盲区死亡事故数量大幅下降,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其次也要加强“技防”,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帮助驾驶员消除盲区。一方面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比如,在路口安装凸面镜,方便大货车驾驶员观察行人车辆;在路面铺装大货车盲区警示带,设置隔离墩,和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形成直接物理间隔,避免“吃人右转”。
另一方面要加快车辆技术升级。“右转盲区”的存在,客观而言属于大货车的设计缺陷。目前,一些车企已经推出了比较成熟的改进方案,包括在车辆后视镜等位置安装摄像头,在右侧车门上配备车门观察窗,在前后轮安装毫米波雷达等等,可以通过声音或视觉信号提醒驾驶员,并实现声光报警。不过,技术升级意味着增加成本投入,现行国标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车企改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关部门应加快大货车国标的更新升级,让相关防护设施成为标配,提高驾驶大货车的安全系数,从源头消除危险的“右转盲区”。(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