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菜单”也要尊重实际量体裁衣
原标题:“改造菜单”也要尊重实际量体裁衣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全市深入推进,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夯实着广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但改造过程中,个别小区也出现了以新换新、重复建设等问题,比如在有的小区,挺新的报箱下岗了,小偏门修起了大门楼,楼门两侧没有住户更没安空调却还是给装上了空调罩,有居民直言“没必要”“太浪费”。而街道方面则表示,这都是按照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菜单”来的。
负责人所说的“基础菜单”,来自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指导意见》,是北京引入“菜单式”改造模式后,基于一系列改造实践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规范和建议。其中既包括抗震加固、节能改造等基础必选项,也有增设电梯、补建停车位等居民可选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这份“菜单”的显著特色,也让老旧小区改造有了“最大公约数”,工程推进效率显著提升。
但矛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基础菜单”也不是“万应灵单”,具体工作还是得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小区数以万计,建成年代不同、所处区位各异,基础设施与周边配套状况差别不小,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期待自然也各有侧重。“基础菜单”提供的是基础,是指导性的,到了实践中,也要再做一些适当的加减法,既能根据不同群体的新需求往上“加”,也能根据相应社区的实际状况往下“减”。总之,当改就改,需换才换,应省则省,以避免造成供需错配、资源浪费。
利益多元,诉求多样,是当下城市治理的常态。在优化治理的大方向上,大家容易有共识,而在具体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上,大家又往往有争议。就拿老旧小区改造来说,这是好事,也是难事,“改什么、怎么改”,不同小区居民诉求不同很正常,同一小区乃至同一单元的居民诉求不同也很正常。这也意味着好事办好,既要参考“从特殊到一般”的经验指南,也需充分适应“从一般到特殊”的灵活施策,既然改造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就不妨多听听大家的想法再动手,让“基础菜单”的动态弹性幅度更大一些,只有在加与减的动态协调中,才能捕捉并回应最迫切的诉求,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不断深入,“绣花”的针脚越来越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探索也必然越来越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细致多元的操作方案,坐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出来的,只有到社区一线去,和大家坐下来谈、商量着办,才可能在一般性的思路框架之内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空间规划、道路改造等系统工程,还是垃圾分类、绿地设置等具体项目,甚至是养老驿站里安排什么项目、提供什么饭菜,都要多加调研、沟通磨合。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姿态,理应成为每一位城市治理者的必备技能。
城,所以盛民也。无论诉求如何多元多变,人们期盼更美好生活的目标是一致的。多方合作、多元共治,从一个个具体方案细致打磨,我们的城市家园就能更加宜居。(胡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