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应兼顾特色与便民
原标题:体育公园应兼顾特色与便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建、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可以预见,随着更多体育公园的兴建,它们将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主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兼具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体育公园的特色要义是“体育”。坚持以“体育”为核心进行公园建设,才能区别于一般性公园的功能,让更多人在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如果忽视“体育”二字,体育公园建设就可能走样,变成仅具有简单功能的娱乐场、观赏园、城市绿地。这既背离了政策初衷,又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土地、财政等资源的浪费。因此,体育公园建设必须紧扣体育特色和便民利民两大重点。
突出体育特色,要配备充足且实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器材设施或运动功能设置上,应具备常规球类运动、跑步健走运动、器械锻炼或游乐活动等体育锻炼基本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要因地制宜地彰显体育特色。比如,在湖泊丰富的地区建设体育公园,可以考虑以水上项目为主题,开展游泳、划船等体育运动;沿海地区建设体育公园,可以选取条件良好、环境优美的海滩来布局冲浪、沙滩排球等与海洋相关联的体育活动。要实现体育运动和绿地景观的有机融合。在突出“体育”的同时,要建造出美丽生态绿色环保的自然景观,让市民在开展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呼吸新鲜空气,欣赏优美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体育公园建设要坚持便民利民。这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也是体育公园建设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便民利民,才能彰显体育公园建设的价值追求,进而吸引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否则,就会影响体育公园的有效使用,降低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便民利民的体育公园建设,首先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规划建设能力。因此,要根据各地空间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以及体育公园功能定位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址规划。不能把体育公园建设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荒郊野外。否则,公园设施再完备、多元,也不能为市民所享用。当然,也不能只考虑交通便利或人口集中等单一因素,而忽略诸如自然生态等因素。应在做好选址规划的基础上,考虑功能区布局和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科学设计营造各类设施。合理划分不同运动空间和面积,保持运动空间的相对独立性。比如,能够同时开展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避免出现“广场舞与篮球场地激烈争抢”的现象。必要的卫生医疗、公共饮水、餐饮等配套设施,也是便民利民的应有之义。因此,要运用精细化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方法,统筹布局公共厕所、紧急医疗救助、水源供应等要素。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性事业。近年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出台,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当下,体育公园建设要牢牢抓住“体育特色”和“便民利民”两大重点,努力建设成人们乐于参与、健康生活、安全美丽的公共家园,为健康中国筑就牢固基石、增添新鲜活力。(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