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上残疾生应去特校”,不能无解
原标题:“孩子班上残疾生应去特校”,不能无解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1月1日消息,针对网民反映“孩子班上一名高个子残疾儿童存在安全隐患,造成许多孩子心理阴影,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留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回复称,适龄残疾儿童学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家长上午在校陪读,下午学生离校进行治疗,状态有所好转,不影响其他孩子在校学习生活。
此事相关各方都有道理。一名明显高出其他同学一头的孩子,“上课时,总是离开座位,脱鞋光脚满教室跑,还经常突然发出‘依依’的怪叫声”,其他同学确实需要适应,学生家长不理解,并不令人意外。身体残疾不是孩子的错,而“随班就读”会帮助其最大可能地融入主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也没错,接纳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本身就是在落实教育部的规定。
然而,并不能说大家都有道理,此事大家就都没责任了。
让残疾孩子“随班就读”,本身并没有错,让这些孩子插班在正常孩子里,有助于他们跟着正常的节奏走,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这确实是培智教育的可行途径。
但是,“随班就读”不是把残疾孩子往班级一放就可以了。因为残疾孩子先天的不足,不仅可能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反而会因为种种怪异、出格行为,影响、干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甚至如哈尔滨这些家长反映的那样,对其他同学产生精神压力。这样的粗放随班,也有悖于政策初衷。
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这名残疾孩子上午家长在校陪读,下午离校治疗,虽说不失为积极之举,但仍显不足。
一者,落实残疾孩子到校,只是第一步,残障学生个别化需求仍然无法满足,这不仅导致其在校内的融入及学业发展难以获得支持,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孩子。比如针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资源教室,就该落实到位。
再者,对于什么样的孩子适合随班就读,什么样的孩子只能上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有一个划分标准,结合其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精准区分,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据披露,截至2019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比2015年增长7%,达到2192所,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在校生总数比2015年增长80%,达到79.5万人。其中,有39.05万在校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占比接近50%,并逐年上升。
这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好事要做好,就要让残疾孩子进得了普通学校,也要留得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曾建议加强落实随班就读“一人一案”政策,希望围绕残障学生的需求,整合校内已有硬件、软件支持,引入必要的外部专业支持,保障残障学生的教育品质。
教育对于残疾人所产生的转变和影响,比任何力量都更为震撼和重要。“孩子班上残疾生应去特校”的难题,不能无解。(龙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