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还用不了的善款,应成为“标准动作”
原标题:退还用不了的善款,应成为“标准动作”
最近几天,海南海口多位市民收到一笔退款,原因标注——“患者刘先生退还筹款”。
今年5月,26岁的刘先生遇车祸不幸受重伤,住进了ICU。家属在线筹集医疗费。社会各界在短短3个多小时里筹集了50万元。但刘先生回应称,自己当初筹钱是因为事出紧急,治疗费用大,且肇事方又没有及时垫付医疗费,但目前肇事方垫付了大部分医疗费,他向亲戚朋友筹借了部分医疗费和生活费,他现在自己能顶住,就把钱退还给大家。从10月26日开始申请退款,3天退还50万元。
刘先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刘先生有难,社会各届慷慨解囊,短短3个小时就筹集了50万元善款。这50万元善款将一个社会的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先生则以真心回报社会。用不了就还给社会,还给捐助者,善款是为了救急救贫,既然肇事方垫付了大部分医疗费,剩下的部分也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这样的情况的确不应该享受善款的援助了。
他们是诚信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给社会树了一个好榜样。这几年,随着网络支付通道的便捷化,善款众筹也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一方面在解决贫困家庭燃眉之急、帮助许多无助的家庭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诈捐骗捐的事也时有发生。有些人捏造事实,编造谎言,其实是在网上行骗;有些人虽然也出了事,可明明开着车住着大房子,也来网上募捐;有些人将网友们的爱心当成了摇钱树,收取了远远大于救助费用的善款,用于救助以外的个人生活。这样的事,每一件都在破坏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每一件都在败坏人心,都在污染社会风气,给社会正气披上雾霾。
海口刘先生的故事恰如一盏明灯,给了我们希望。虽然诈捐欺骗挪用的事时有发生,但这也只是一部分,还是有很多人会珍惜别人的付出,小心翼翼地维护社会的善念。不管哪种形式的慈善事业,诚信都是最大的公信力,而刘先生的坚守给了社会坚定的信心。
我们当然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刘先生这样,都能把维护社会正义当成己任,都有维护社会善念的自觉意识。可是要想维持住,光凭人性,或者施加道德上的压力还远远不够。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是会扭曲的,诸多诈捐的事表明,刘先生能做到的事,并不意味着别人能做到。慈善真不是凭热情可以干的事,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
而这恰恰是自发式、众筹式捐款最大的软肋。让大家寒心的事之所以能发生,跟信息无法得到第一时间核实,善款的流向没能得到有效监管有关。如何约束受助人,如何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如何监管资金的使用,这关系到众筹这一模式能否健康发展下去。开展募捐通道的平台,应该想办法将刘先生这样的自觉性,变成网络募捐的标准运作模式。(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