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票“按年龄”标准有助儿童权益最大化
原标题:儿童票“按年龄”标准有助儿童权益最大化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关于《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铁路客票儿童票拟将由身高划分改为以年龄划分,每一名成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6周岁到14周岁的儿童可以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儿童应购买全价票。简单地说,以往实行的1.2米以下免票、1.2米到1.5米半票的标准,将被6周岁以下免票、6周岁到14周岁半票的新标准取代。(10月31日《新京报》)
近年来,关于现有的儿童票标准带来的问题以及革新儿童票标准的呼吁逐渐增多。如2018年4月,有媒体联合相关机构对1969名儿童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1%的受访家长赞同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准。57.6%的受访家长认为以年龄作为收费标准更公平、更合理。如今,铁路部门拟率先启用“唯年龄”的儿童票标准,无疑有助更多儿童享受红利。
不可否认,当前的儿童票标准给很多家长带来不少麻烦,如在公园、景区、火车站等地方,家长会发现,明明自己孩子的年龄很小,但身高却超过了免票标准,故只能购买半价票或全价票。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儿童票标准都在1.2米至1.3米之间,半价票标准在1.3米至1.5米之间。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和成长环境的改善,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与这些标准已不相适应。如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时,12岁未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已超过了1.5米;14岁未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已达到或接近了1.6米左右。
可见,如果依然采用之前的身高标准,无疑会将很大一部分儿童排除在优惠票门槛之外。而且,根据我国2018年发布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12岁男童身高需达到151.9厘米、12岁女童身高需达到152.4厘米才符合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拘泥于之前的标准,只有身高不达标,发育不正常的儿童才能购买儿童票,这显然有违实际情况,非常不合时宜。
毋庸置疑,判断儿童与否的权威和法律标准均是年龄而非身高。无论民法典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均采取年龄标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为儿童提供优惠票的场景中,之所以采取身高标准,恐怕还在于身高标准的审核成本较低。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目测或丈量身高方式就能判断某个儿童是否可享受儿童票优惠,不必担心有人弄虚作假。尤其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园、景区、火车站等场所,适用“身高”标准最为便捷,工作人员省去了查看身份证、户口簿并计算年龄的麻烦。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按年龄标准划分的儿童票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识别难题。可以在铁路票务系统作出相应设置,家长通过网络购买儿童票时,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即可自动标注为“儿童票”,在窗口购票时,只需读取儿童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快速识别。当儿童乘车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目测加查验身份证件的方式核查,目测衣着打扮及面容明显为儿童的,可不予查验身份证件,对身高、面部特征有疑问的,再进行查验身份证件。这种做法未必会增加太大工作量,而且随着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该方法甚至比“测身高”更便捷。
应该说,回归年龄这一最客观最科学的标准,能确保儿童公平地享受福利,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铁路部门从“量身高”到“看年龄”,体现了与时俱进和对儿童权利的尊重。长远来看,这一标准也应推广到景区、公园等更多场景,让儿童享受更多实实在在在的福利。(□史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