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参与,提速生态修复

广州日报 2021-11-12 16:33:10

原标题:社会资本参与,提速生态修复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

《意见》对社会资本的参与模式和回报机制有清晰的规定。同时,在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上也明确了相关要求,对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加快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将起到重要作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采以及海域开发利用等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生态系统破损退化严重,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不断下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是,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多、修复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矛盾仍然突出。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生态环境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势在必行。

生态保护修复,解决资金问题是关键。“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在祁连山等地区开展25个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今年又启动了“十四五”的第一批项目。可是,单靠政府投入无法解决量大面广的生态问题。生态保护修复要解决的是“生命共同体”赖以生存的空间存在的问题,必须调动与之有关的一切“生命共同体”参与,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以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积极探索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多种模式。比如,山东威海华夏城建设,以矿山生态修复后生态环境改善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和生态就业;安徽淮北绿金湖采煤塌陷地治理,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探索形成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的成功模式;上海嘉北郊野公园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增减挂钩、土地供应等政策工具包和基金等金融工具的模式。这些模式也为其他地方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在技术研发转化、推广应用以及产学研有效结合等方面承担着主要角色的专业化企业,也正在成为我国生态修复的重要力量。

生态保护修复的提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意见》从制度上明确了“谁保护、谁受益,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解决了社会为什么要参与、市场为什么要投资这两个问题,让社会和市场主体行动起来,生态保护修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山绿水的美丽中国才能更好造福亿万人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