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摸鱼”员工,难以“反摸鱼”
原标题:通报“摸鱼”员工,难以“反摸鱼”
用看报表的表情追甜宠剧,领导路过时自然无痕切换到工作页面——如果打工人知道后台可以精准监测非工作流量,再厉害的表情管理和切换手速也难逃AI监工犀利的目光,“摸鱼”攻略恐怕会瞬间不攻自破。近日,国美集团通过非工作流量信息统计排查,通报处罚上班“摸鱼”员工。相关负责人回应,经内部测算,被通报员工可能累计看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视频,存在“过度摸鱼划水”行为。
“看不见的眼睛”走上前台,引发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忧虑。明面上,通报出来的非工作流量信息止步于用了什么APP,并未涉及进一步的浏览记录、聊天记录等具体信息,算不上个人隐私。但后台对员工的上网行为监控细致到哪一步,有没有涉及隐私信息,我们不得而知。虽说员工进入企业伊始就学习过相关考勤和作息制度,但是否被明确告知通过公共网络资源的上网行为会受到统计排查,也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隐私保护水平。
无论是防止“摸鱼”,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是防止信息和机密外泄,排除安全隐患,企业都有必要进行上网行为管理。只是在安全、效率之外,需要着重注意隐私保护。人们对AI监工的技术界限越来越敏感,更加敦促企业明亮、适度的上网行为管理。国美的监测程度目前看来没有越界,统计非工作流量是第一重监控,公之于众是第二重震慑,但通报“摸鱼”员工能否起到以儆效尤效果呢?
“摸鱼”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与员工以自我消耗对抗加班文化的背景有关,思想根源在于员工缺乏企业认同感和工作价值感:工作不是自我实现的途径,而是缺乏意义的机械化劳动。单靠技术手段无法解决“摸鱼”非技术困局,尤其是以监控和惩罚为主的AI监工,不仅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还会加剧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不信任和对立情绪。时时被拿着鞭子的监工抽打,反而会使“工具人”“螺丝钉”更加消极被动,人才创造活力和潜在价值流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管理为经营服务,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将AI技术运用于管理领域,需要更多考虑如何与管理目标一致,让员工主动理解接受,避免“你用内网监视,我就开流量反监视”的无意义内耗,继续陷入企业和员工升级版的角力。除了让员工为了避免惩罚而工作,可以更加重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保障员工多劳多得,增强员工认同感、成就感,减少非暴力不合作的“软对抗”,真正实现“反摸鱼”。(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