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商品背后有一颗滚烫的心

工人日报 2021-12-02 15:11:03

原标题:冷门商品背后有一颗滚烫的心

“因为是服务少数人群,我们的商品可能永远都不会成为爆款。”——据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90后”特殊教育教师、手语名为“透明”的女孩,开了一家网店,里面只有8个商品,商品配图大都是一些简单的手语手势,与4年前刚开业时无异。店铺一个月可能会有几个订单,有时可能一单也没有。

“透明”的店铺主要是为听障人群以及一些与听障人士有交流需求的人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一种需求较少的冷门商品。与这种商品类似的还有,“80后”网店店主许超,每年大约会为顾客定制近4000个硅胶手、脚、耳朵等;国际知名设计师于晓丹,从时装设计转向乳腺术后专业文胸设计。

市场经济中,多数店铺都期待通过打造爆款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服务,以快速实现财富积累。但同时,也有少数商家甘愿提供销量小、赚钱少甚至不赚钱的冷门商品。由于服务对象主要是残障、残缺人士,这类服务其实有着特殊价值和社会意义。

譬如,提供手语翻译的网店,其服务不仅充当了听障人群的“耳朵”,还成为社会人群与听障人群沟通与互信的一座桥梁;提供假肢定制的店铺,其服务使得残缺人群得以“健全”;为乳腺术后女性设计内衣,则可以帮助特定人群回归女性之美、重树自信。

显然,这类特殊的冷门商品无法用正常业绩标准衡量,它们已然超越一般商品的价值,成为一种稀缺的贴心服务。时下,可以赚快钱的商品很多,但这类店铺所追求的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弥补目标人群的遗憾。

冷门商品背后,是店铺经营者服务特殊人群的滚烫的心。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目标人群对于这种服务的渴望也是极其“滚烫”的。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保障事业取得了不小成就,但具体到每一位残障、残缺人士,有些服务的覆盖面仍显不足。许超正是看到市面上的假肢不仅价格高且质量参差不齐,才决定提供假肢定制商品服务。

这类冷门商品未必会一直冷下去。数据显示,我国仅听障人群就有2780万人。当这类服务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被公众获知,这种冷门商品就会慢慢“热”起来。这不仅需要舆论多关注这类冷门商品,也需要电商平台为这类店铺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店铺经营者则要时刻意识到,既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就应该严格把控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确保货真价实。除此之外,如果相关部门能为这类商品和服务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等,无疑是相关人群的福音。(张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