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能靠“假洋牌”自欺欺人
原标题:企业不能靠“假洋牌”自欺欺人
“广告中那位戴眼镜、长胡子的外国老人是谁?”近日,证监会对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思)发出了一份问询函。其中一个问题是,要求其就广告中出现的外国人说明基本情况以及其与公司产品的关系;同时说明公司是否对外宣传此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对外宣传自身产品是否表述恰当和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这条新闻引发了对于慕思“洋味儿”广告的热议,以及对于一些企业“真国产”却挂“假洋牌”的讨论。
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企业,产品纯粹国产,却偏偏给自己加一层“洋品牌”的幌子,为此不惜在企业名称和广告宣传上动手脚,不遗余力地诱导消费者把自己“误解”成外国品牌。这类企业如此做的目的,无非是借国外知名大品牌长期以来在市场上形成的光环效应,以及部分消费者对外国产品的推崇,来拉抬企业自身形象和产品价格,从而低成本赚取超额利润。说得直白些,就是为了在品牌打造上走捷径,在价格上向真的洋品牌看齐。
不可否认,国产品牌要立足市场,走向世界,有许多地方需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品牌。但是,只羡慕别人的成就,不肯踏实学习人家的真本领,而是在“借光”上做文章,在“易容粉刷”上下功夫,只能徒惹人笑罢了。
创业难,创名牌更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没有多少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更不要说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了。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来,凭着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众多中国企业生产出了质量优秀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随着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不少企业更是扬名海内外,中国品牌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正在稳步攀升。如此大势之下,企业如果还想着靠借光“洋品牌”走一条捷径,无疑是踏上歧途。
另一方面,消费者有偏好进口品牌的自由,这是其固有的权利。然而,企业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靠“假洋牌”提升附加值,则是对消费者的愚弄。
想要自家产品能卖个超出同类的好价钱,需要企业对内抓好产品质量和创新,对外维护树立好企业和品牌形象,如此内外兼修方可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检视市场上每个响当当的品牌,没有谁能靠欺骗消费者成就功业。须知投机取巧或可风光一时,却难以长久。凭借“假洋牌”的虚幻光环来给品牌加持,不仅是欺人,更是自欺。(庄红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