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谣言治理不让“病从口出”
原标题:加强食品谣言治理不让“病从口出”
近日,各大社交网站上有网友发布消息称,“西安的朋友别吃草莓了,大棚内有老鼠跑来跑去将病毒传播在草莓上,导致出血热。”出血热和吃草莓真的有关系吗?对此,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向媒体透露,吃草莓和出血热二者并没有关系。同时,西安市长安区农业部门已经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12月20日《潇湘晨报》)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稳定向好,但围绕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引发公众“舌尖上的焦虑”,也对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比如,碳酸饮料含磷酸盐会致肾衰竭、小龙虾吃多了体内会长寄生虫、蒜炝锅产生丙烯酰胺可致癌……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可谓层出不穷。如此语境下,针对“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谣言,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公开辟谣,显然可以避免谣言进一步传播,消除市民对草莓的“恐惧”心理,起到积极作用。
面对食品谣言,辟谣当然必要,但也仅是一种补救措施。特别是,公开辟谣只能平息这一个谣言,并不能阻止下一个谣言的出现。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及时辟谣的同时,将谣言发布者绳之以法,并及时公开查处情况,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让大家看清造谣者的本来面目,避免再次上当受骗。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及时组织辟谣,严惩谣言制造者。网信、通信主管部门要督促网络运营者加强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时采取警示、停止传输、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公安部门接到食品安全谣言报案后,应当依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谣言涉及的技术判定、检验检测等工作,指导受到谣言侵害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收集、保存谣言侵权证据,依法追究谣言侵权方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有效治理食品安全谣言,要用正确的知识对谣言进行快速反击,还要在辟谣后主动开展正面宣传,传播普及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让谣言止于真相。有关部门要利用好辟谣时机,加强对公众的科学常识普及教育,让科学、理性、真实、权威的声音真正跑赢谣言,有效减弱、遏制食品谣言传播和危害。特别是应通过政府主流媒体以及各个行业协会乃至企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传播科学知识,维护食品行业形象,通过不断提高公众素养,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为食品行业营造清朗的发展空间,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