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大跳台,要用什么雪
原标题:滑雪大跳台,要用什么雪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首钢滑雪大跳台各项筹办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的造雪团队目前已经进入造雪塑形流程。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城区内唯一一座雪上竞赛场馆,将举办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两个项目的比赛,产生4块金牌。在城区造雪,有哪些不同?
首先要格外关注天气。一般而言,干冷的天气条件更适合造雪,气温要达到零下2摄氏度及以下。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低温时间短,只在夜间至凌晨才适合造雪。这就需要团队实时关注温度、湿度等天气条件,根据数据变化调节设备,确保造出高质量的比赛用雪。造雪专员还要实地查看,根据风向及时调整出雪角度,确保造出的雪落到指定位置。
大跳台的不同区域,对雪量要求也不同。就本次造雪而言,出发区雪厚为0.5米,结束区至起跳区为0.5米至4米不等。造雪团队通过大跳台起点处设置的卷扬系统,将造雪设备送至预定点位,接上建设大跳台时装配的电源和水管,启动造雪泵房,通过水泵加压将造雪用水输送到设备,转化成雪。
造雪用水是保证雪质的关键。有杂质的雪化得快,不利于赛道塑形以及比赛使用。为了保证雪质,我们通过造雪系统加装的两层过滤设备,去除水中微小颗粒杂质,让造雪用水更加纯净,从而确保雪质符合比赛要求。
大家平时去滑雪场,雪道感觉松松软软,这就是所谓“粉雪”。相比之下,大跳台使用的是更硬一些的“冰状雪”,运动员滑行时的摩擦力更小,就更有利于腾空做动作。此外,大跳台用雪的干湿度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赛道底部用雪较湿一些,为的是牢牢“抓”住赛道坡面的固雪网,而表层的雪会干一些,利于赛道塑形。造雪团队利用造雪设备的控制挡位,分档调节,就能造出较干的“粉雪”和不同含水量的“湿雪”,还能通过调节出水量、出气量等方式,做到对出雪质量的精准把控。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造雪工作始于2021年12月,预计1月下旬全部完成。这期间,主要工作包括赛道本体造雪、储雪区存雪、塑形以及配合二次塑形团队补雪4个阶段。整个造雪期,首钢滑雪大跳台赛道造雪面积约为4190平方米,储雪区面积1000平方米,造雪总量为1.15万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储雪区还专门配置科研团队,采用特殊工艺减少储雪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以降低“雪损”,确保比赛时用雪补雪安全。
(作者金洪利为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本报记者潘俊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