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治理·内蒙古实践】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密码”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荒漠化治理·内蒙古实践】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密码”

从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出发,沿110国道行驶10多公里,便是临河黄河大桥。由北向南跨越黄河转入兴巴高速后,车窗两侧很快便出现了一个个不算大的沙丘。

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便是库布其沙漠了。和以往见到的那些浩瀚无垠的大沙漠不同,这里错落有致地种了很多树,沙柳、杨树、樟子松、胡杨等沙漠耐旱植物郁郁葱葱,在一个个低缓的沙丘周围形成一道道绿障;七星湖在耀眼的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偶尔有天鹅在湖面低飞。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内蒙古,内蒙古治沙看鄂尔多斯库布其!”这豪迈的有些惊人的口号,其实是有根据的。1997年,鄂尔多斯沙化面积达70%;如今,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达到75%左右,曾被专家宣判“死刑”的库布其沙漠实现了惊天大逆转。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治理,库布其沙漠不仅摆脱了长期“下沙”的困境,到2015年,库布其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95%,年降雨量增至300多毫米,100多种野生动物重现沙区。

“过去这里很荒凉,满眼都是沙子,别说下雨下雪了,一刮风,天昏地暗,沙子迷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跟着亿利资源集团治理沙漠20多年的民工联队队长闫利宽,对于眼前的变化如数家珍。

他说,夏天的时候,这里有成片的可以乘凉的树木和逐年增多的动物,生态好了,生活也好了,在沙漠里种下的树有了收益,日子一天比一天有滋味。

在上个月召开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库布其治沙模式所取得的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家将库布其绿色发展的“密码”概括为:“绿化——转化——产业化”。在产业化的撬动下,库布其沙漠的绿化速度越来越快。

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美飞分析道:“在治沙过程中,亿利资源集团通过产业的拉动,让政府、企业和农牧民形成三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从穿沙公路的建成,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而企业作为库布其沙漠治理过程中商业化投资的主力军,则利用沙漠中广袤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发展沙漠生态产业,形成沙漠治理和生态产业开发的聚集效应。最后,农牧民的市场化参与为沙漠治理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在这里生活的很多农牧民都与亿利资源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道图嘎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旅游产业。今年39岁的蒙古族牧民孟克达来过去以放羊为生,一家3口年收入仅1万多元。现在,随着沙漠旅游的勃兴,他家在院子里扎起3个蒙古包,可同时容纳90人就餐和住宿。“现在家里每年纯收入能有10多万元,日子总算过好了。”他满意地说。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创造模式和成果报告》显示,亿利资源集团在改善沙漠生态、发展沙漠产业、消除沙区贫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成就卓著,已创造4600多亿元人民币的生态财富,绿化库布其沙漠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生态减贫超10万人,造就了一个“沙漠奇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