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铺村做蜡,为何却用“腊”?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腊铺村做蜡,为何却用“腊”?

村里“腊铺巷”的路牌村民家门楣和装饰未拆除的老建筑

腊铺村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西南。据史料记载,毕克齐镇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集镇。明隆庆年间,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为了尽快发展土默特部的农业和手工业,张榜招纳长城内外汉民来蒙古族部落开发土地,一时间,山西民间传出“丘富募人耕田,不取租税”,于是汉民蜂拥而来。腊铺村位于毕克齐镇的中心地带,也就成为当时最为繁华的村落,工商业、手工制作等比比皆是,犹如一座城市。

腊铺村原本为腊铺巷

原本的毕克齐镇有18个村落,每条村上有一条主街道,村里的人们就在街道两边居住,剩下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庄稼地,腊铺村也是如此。因为街上有一家加工蜡烛的店铺,因此得名腊铺巷,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村落逐渐发展壮大,从原来的一条巷变成了三条巷子,于是名字也成腊铺巷变成了腊铺村。

听腊铺村的任姓村长讲:过去人们主要点煤油灯,只有给神仙上供、结婚洞房才会点上蜡烛,因为蜡烛燃烧的时间比较久,也不会有异味和烟,属于过去比较奢侈的照明用具。

说到蜡烛二字,大家都知道是“虫”字旁,但为何腊铺村明明是因为制作蜡烛的店铺得名,却用“腊”字来命名呢?说到这里,任村长给出了答案:过去的蜡都是用动物油制作的,也就是牛油和羊油,因此才会用“月”字旁,所以,过去才会有“腊铺”一说,于是腊铺村也就用了这个“腊”字。

“腊”字里的秘密

村里的一位老人讲述他知道的做蜡工艺,但因为不是十分肯定,所以并未透露姓名。他说:一般宰杀过的牛羊会剩下皮毛,这些做蜡的油脂就是从动物皮上刮下来的脂肪,这些脂肪要先用火加热熬油,等全部融化后,再在里面加上一些燃料和几种可以起到凝固作用的东西,当然具体放些什么,大家也都不清楚。在熬油的大锅上方,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大圆木头架子,架子上会挂上蜡烛芯,一般也就是用一种细草绳来做芯。每一根草绳在油锅里蘸一下后再重新挂好,转动木架,再蘸下一根草绳,等一根蘸油的烛芯再转回来的时候,油已经凝固一层,但还不够粗壮,需要再继续蘸蜡油,这个动作要一直重复,直到达到所需要的粗细为止。最后把这些挂在架子上的蜡烛取下来,用刀修整,再旋出烛芯,就可以使用了。因为过去人对蜡烛比较讲究,贵的蜡烛还会在外面雕刻精美的图案。如果是结婚用的红蜡烛,一般都会是龙凤之类的图案,为了增加喜庆还会描上金色的花边。

腊铺村里的腊铺巷

刚才说到,腊铺村原本只有一条街道,就叫做腊铺巷。后来随着居住的人变多,就又多了两条巷子。今年66岁的村民王月生就对村里的故事情有独钟,据王月生介绍:村子里的另外两条巷分别叫做观音庙巷和四眼井巷,顾名思义,都是因为巷子里的主要建筑得名。

先说腊铺巷。腊铺巷里除了蜡铺,还有许多的小作坊,比如毛毛匠、曲灯匠等。因为腊铺巷里的房子最老,大概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所以这条街上的房子基本上都属于村子最有钱的那户人家,那户人家是本地的蒙古族,姓李,现在已经移居。但是当年山西人走西口来到这里时,都会租人家的房屋开店。这户人家的房子有一排,临街的是商铺,背面则是住户,前后互不相通,人们进出只能分别从房子的前排走进商铺,或是从后排进住宅。但为了方便,在这排房子的最东面和最西面留着两个小门,可以把前后的房屋贯通起来。但通常情况,人们很少会走这两个小门。当年的腊铺就在这排房子里。

腊铺村里的观音庙巷

观音庙巷里自然有观音庙,但王月生老人却说:“村里的庙特别多,随便数数大概有13座,比如老爷庙、财神庙、龙王庙、马王庙、真武庙、奶奶庙、白庙巷、城隍庙、三观庙等等。观音庙只是其中的一座,只不过观音庙周围居住的人比较多,比较集中,所以就称呼为观音庙巷了。当时这里的土壤肥沃,庄稼收成都比较好,为了赚钱,人们便大量种植罂粟,因为村子的不远处便是另一座村庄水磨村。水磨村里有一座水库,有充足的水源,腊铺村位于水源下游,所以土地不缺水,无论是种罂粟还是种庄稼,收成都出奇的好。因此,腊铺村很富裕。于是也才会有许多的钱去修建庙宇。”

有了庙宇就有香客有庙会,一有庙会就会有戏曲。王月生说:“因为村里的庙太多了,庙会一出接一出,几乎每天唱大戏。隔三差五就会有晋剧班子来我们村里演出,而且都是免费的公演,也都在庙门前演。”说到这里,老人讲述了一种古代戏班子赚钱的方法,毕竟戏班的人也要赚钱生活,总是这样公演也不是办法,所以每当唱戏的时候,戏台子下方就会摆满“宝摊”。王月生说:“所谓的‘宝摊’其实就是‘赌局’,当然这种赌局的真实性有多少就不知道,但那个年代,村里的人们赌博是很出名的,越是有钱的村庄,赌博的现象也就越严重,而戏班子的钱也大部分从‘宝摊’里出。”

腊铺村里的四眼井巷

村里本不缺水,所以井也比较多,但公共使用最多的应该就是这口四眼井了。王月生又描述道:这口四眼井巷就在大街上,其实是一口井打了四个眼,左边有两口井设有一个辘轳,右边有两口井设一个辘轳,中间驾着一个梁。四眼井附近有两座饭馆,一家叫“兴火园”,一家叫“杏梅园”,还有一家专卖干货小吃的店铺,还有一家肉焙子铺,一家茶汤店,甚至有一家名叫“万户兴”的粮店,都指着这口井生活,而且这几家店的生意特别好,附近村的村民也都知道。不过除了这口四眼井外,村的最远处还有两座车马大店也有自己的水井,村西的叫“广勤店”、村东的叫“大成店”,当时的村庄非常的繁华热闹,店铺,小吃,工匠一应俱全。所以村里的富足人家也很多,给自己修建家庙也就不少。总之,腊铺村不光历史悠久,还非常有故事。(记者 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