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丹皮”救助:民间托管空巢儿童的实验样本
原标题:“果丹皮”救助:民间托管空巢儿童的实验样本
果果和二蛋是姐弟俩,家住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双合子村。果果两岁、二蛋7个月大时,母亲不辞而别,再无音讯。父亲外出打工,很少回家,也不负担生活费。姐弟俩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老少四口人靠耕种和各项补贴生活。眼见着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爷爷奶奶却无力送他们上学。2016年5月,得知姐弟俩的情况后,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与村委会、孩子的父亲签订了三方托管协议,果果和二蛋被接到呼和浩特市上了全托幼儿园,寒暑假回家。他们成为内蒙古首例由民间公益组织托管的儿童,被称为“果丹皮”救助行动。托管生活持续了一年半,如今,两个孩子即将上小学,今后的路怎么走,仍然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母亲不辞而别父亲外出打工
1月15日下午,果果和二蛋被志愿者们送回了爷爷奶奶家。
6岁的果果和4岁的弟弟二蛋有个令人唏嘘的家庭。90后爸爸外出打工时认识了老家在云南的妈妈,之后将妈妈领回了清水河,没有结婚,相继生下了果果和二蛋。妈妈在二蛋7个月大时不辞而别,从此再无音讯。爸爸在妈妈离开后也离家外出打工,很少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甚至一度打算抛弃他们。从此,果果和二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情况特殊,他们一家受到了村委会及民政部门的诸多关注,依靠低保、耕种及每年国家各项补贴资金生活。但是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上学成了个大问题。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能力送他们上幼儿园,两个孩子就这样在家里孤独地长大,直到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发现并将他们接走。
果果和二蛋回到爷爷奶奶家
如今,果果和二蛋白白净净,穿着整洁,说着一口稚嫩标准的普通话,带上志愿者叔叔阿姨们给买的零食和玩具,就如同城市里的孩子。爷爷的清水河方言和奶奶夹杂着四川话的方言,让隔代的4个人画面违和,乍看令人费解。
爷爷奶奶家的窑洞没有城里暖和,穿上棉袄都觉得寒冷。见到孙子孙女,两位老人虽然高兴,心情却总有些复杂。
将两个孩子安顿好之后,志愿者们就要告别了,三月份开学时,他们还会来接两个孩子。这一个半月的分别,有些难舍。爷爷从仓房里拿出两捆葱,让志愿者们带回去包饺子,这是他唯一能拿出手的礼物,志愿者们委婉谢绝。
幼儿园放假时,志愿者杜倩将两个孩子接回自己家,给他们洗澡理发,买过年的新衣服。二蛋的头发被剃短了,露出了十几个磕碰的疤痕,这是他婴童时期生活留下的印记。果果的胳膊和腿上有大片伤疤,那是小时候“锅连炕”烫伤留下的。从出生到被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接走,果果和二蛋经历过怎样的生活,无言地烙印在这些触目惊心的疤痕里。
娃娃4岁了还不会说话
果果和二蛋被发现时是在2016年,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会长刘诚义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果果和二蛋时的场景。通过当地爱心协会的告知,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得知,在清水河的一个小山村里有这样一对没有父母照看的姐弟俩,于是刘诚义带着十几名志愿者去家访。
2016年5月28日,志愿者们第一次来到果果和二蛋的爷爷奶奶家。当时,在沿着山坡建起的一个破窑洞的院子里,4岁多的果果和两岁的二蛋正满身是泥在院子里玩耍,蓬头垢面像两个小泥猴。姐弟俩都不会说话,互相之间有一套自创的交流方式,哼哼哈哈地混乱发音,只有对方能够听懂。
刚被发现时的果果和二蛋(资料图片)
爷爷是个木讷的庄户人,奶奶是四川人,多年前从遥远的老家嫁过来。老两口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如今添了两张嘴,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对于他们来说,吃饱肚子是最打紧的事情,至于两个孩子如何成长,很难关心到。
爷爷奶奶很少有时间和耐心跟姐弟俩说话,两个孩子就成天一身脏兮兮地在猪圈、仓房等地玩耍,从没有见过陌生人。果果和二蛋就这样,在没有父母照看的情况下生活着,孤独和贫穷让他们脱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见到生人,两个孩子出奇地安静,眼神中闪烁着恐慌。
果果和二蛋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志愿者们,当时大家就一个想法——先让孩子们学会说话!
送姐弟俩到城里上幼儿园
要想让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果果4岁多,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二蛋两岁多,也即将入托。于是,刘诚义和协会成员商议,决定将孩子接到城里上幼儿园。
咨询律师之后,刘诚义找到韭菜庄乡派出所所长、村委会主任和外出游荡多年的孩子的父亲,经过商谈,村委会和孩子的父亲、协会签订了三方托管协议,果果和二蛋正式托付给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进行救助托管。此举也成为了内蒙古首例由民间组织托管儿童的案例,托管之路该怎么走,对志愿者们而言,毫无经验。
将两个孩子接到呼和浩特市之后,首先给他们做了全面体检。医生说,孩子不会说话不是器质性疾病,是没有语言环境造成的。这让大家觉得心酸不已,但庆幸两个孩子身体健康,没有其他毛病。
志愿者将果果和二蛋接走(资料图片)
理发、洗澡、换新衣服……两个孩子突然就变了个样子。随后,他们被送到了一家全托的幼儿园。周末,已经成家的志愿者们轮流接他俩回家。接得最多的是杜倩,时间长了,两个孩子就管她叫妈妈了。
幼儿园一年的生活,让果果和二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两个小家伙不但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学会了写字、画画、跳舞等,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光靠爱心能帮孩子走多远?
如今,果果和二蛋很幸福,志愿者们都把他们当宝贝。每个周末跟着叔叔阿姨们回家,是两个小家伙最开心的时候;寒暑假回到爷爷奶奶家,也没什么不适应。可是,他们的未来怎么办,是个最棘手的问题。
幼儿园全托每个月每个孩子的费用是1800元,果果还在幼儿园报了个舞蹈班,每个月500元,这样,两个孩子每个月要花费4100元。这笔钱是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的成员们十块、二十、五十、一百地凑出来的。
明年,果果就要上小学了。果果和二蛋的户口还在清水河的村里,是不是上小学时把他们送回来?这是纠结了刘诚义和志愿者们很久的问题。如果送回来,那么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孩子将面临只有年迈贫穷的爷爷奶奶陪伴,且他们无力承担教育抚养费用的状况。
姐弟俩变化很大
但如果不送回来,继续这种托管模式,同样是没有正常的家庭环境,对于逐渐长大的两个孩子来说,也未必是最好的方式。而且,继续由协会托管,孩子未来的教育和生活需要一大笔长期投入的资金,作为一个不盈利的民间公益组织,这笔钱难道还是继续让志愿者们凑么?由一个适合的家庭领养,似乎是最合适的解决方式,但以果果和二蛋目前的情况,还不符合收养条件。
眼看着果果和二蛋飞快地长大,刘诚义的心里忧虑重重。1月15日,送两个孩子回去时,刘诚义曾试探性地对他们的爷爷奶奶说:“孩子明年就上小学了,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给送回来,在县里上吧。孩子大了,你们也能照看了。”两位老人连忙摆手:“我俩哪里能照看得了?你们做好事做到底,把他俩拉扯到十七八岁吧。”
三月份开学,志愿者们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筹款。而更远的未来该怎么办,大家还在不断地讨论中。如果您有好的想法或愿意资助果果和二蛋的生活费用,请与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联系,联系电话是18647107990。(记者 查娜 实习生 李永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