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民生为本的城市管理模式转变

内蒙古晨报 2017-12-30 00:00:00

原标题:多伦县:民生为本的城市管理模式转变

◇全媒体记者 张冠华

多伦县农贸市场是多伦淖尔镇老城区数十年的商业聚集区,在这里经营馒头店十多年的赵阿姨对于市场的变化深有感触:“十几年前,我就在这里卖面食。左右邻居都是肉铺,为了招揽客户,他们就在门口屠宰,夏天招苍蝇,冬天脏水冻冰,环境越来越差。我的馒头店受到影响,2013年就关门了。2015年,市场里不允许商户在店铺外面现场宰杀,市场的环境变好了,我又在这里盘了个小店,再也不用到处走了。”

府前街、老菜市场等商业聚集区已经营20多年,过去深受占道经营、私搭乱建顽疾的困扰。如今,这些地方依然商业密集,车水马龙,但不同的是,近两年已经再没有室外屠宰、占道经营的商户了。现在这里街道不宽却畅行无阻,全部实现入户经营,一切井然有序,居民生存环境有了保障。

短短几年,多伦县城市面貌的变革堪为典范,诸多城市管理举措在全盟范围内堪称首创。

向社会购买环卫作业服务 转变城市环卫运营方式

行走在多伦淖尔镇的大街小巷,古建筑聚集,水泥路干净整洁,垃圾桶摆放整齐,保洁员统一着装,多伦淖尔这个小镇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开阔、整洁,即使冬季,也没有污冰积雪和卫生死角。

记者了解到,2015年8月以来,多伦县在全盟率先实行向社会购买环卫作业服务,切实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深得群众的认可,极大提高了多伦县城市管理水平。

实施环卫体制改革以前,多伦县环卫工作存在环卫设备陈旧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作业标准低等状况。针对这样的局面,政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环卫作业服务,由有实力的专业企业负责环卫作业。职能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监管上,破解了多年来环卫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和矛盾。

在此基础上,多伦县城管局逐步改变沿街垃圾收集方式,减少沿街垃圾桶数量,每户发放统一垃圾收集容器,变随意丢放为定点定时上门收集。同时沿街投放分类果皮箱,提高市容美观度。针对无物业管理小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长期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现在多伦县环卫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道路清扫多以机扫为主,人工清扫为辅。日常生活垃圾收集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2016年至今,区内十多个旗县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已有其他旗县复制这种向社会购买环卫服务的模式。

“721”模式转变执法理念

谈及城管,近年来人们多会听到一些关于野蛮执法、暴力执法的声音。城管一线执法时直接面对的是弱势群体,涉及到的都是居民的生计问题,很多矛盾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如何破解这类矛盾,多伦县城管局树立“以服务促管理”工作理念,尽可能以服务方式解决问题。因此,“721”模式更适合工作实际。

“721”模式是一种执法理念,即百分之七十的问题以服务方式解决,百分之二十的问题依靠管理解决,百分之十的问题依靠执法手段解决。

从2016年起,多伦县城管局重点规划了两处早夜市场。早夜市场地面划定了整整齐齐的网格,不允许停车占道,这规划出来的几百个固定摊位,彻底解决了多伦县周边菜农、流动商贩经营场地问题,方便了居民群众购买,而且在草原旅游旺季之时,这里的旅游购物气氛更加浓厚。

眼下虽是冬日,早夜市场也不寂寥,夜晚的灯光与夜色交相辉映,游客和散步的居民流连于此。“我的奶食品在全县都很有名,白天在店里卖,早晚会来这里卖,夏天的时候最好,旅游的人多,晚上好多游客都会围过来,一天能卖不少钱呢!”做了20多年奶豆腐的娜仁花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她有自己的固定摊位,一年交一百块钱卫生费就行了,老顾客都知道她的摊位,还有专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解决照明问题。

这貌似不起眼的小网格,却是解决多伦县400多个家庭收入的大工程。

多伦县城管局实践“以服务促管理”理念,曾召集全县50多家流动商贩代表共同商讨流动摊位解决措施,听取他们的困难和意见,为这些流动摊贩在不影响交通秩序,又人流较大的街角,规划了固定时间经营的摊位。2016年到2017年,该举措效果非常明显,在这里做生意的商户感受最深:“城管不用追了,我们再也不跑了,终于有个能安心经营的地方了。”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管理方式的转变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多伦县城管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服务促管理”的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