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种”出好光景
原标题:大棚里“种”出好光景
育苗温室
田间管理
当乡村的色彩由浓绿变成金黄再到银白,巴彦淖尔从秋的手中接过累累硕果,投入冬的怀抱,广袤的土地开始休养生息。
土地休息了,但勤劳的河套人没闲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的锄禾现代农业产业园,探访忙碌在大棚里度“暖冬”的农民。
掀起厚重的门帘,热气裹挟着作物的清香扑面而来,承包这栋大棚的苑平和妻子韩月霞正忙着给黄瓜绕蔓。
锄禾公司营销部经理吕世文是设施农业种植的技术专家,和种植户特别熟。一进大棚,吕世文就和苑平唠起来:“棚里湿度有点儿大,你得控制呀。”
“好嘞,我这就去调一下。”苑平应着,指了指大棚最里面的设备。
“这几天黄瓜长得咋样?”吕世文顺着窄窄的田垄走到苑平身边仔细端详黄瓜秧。
“长得可快了,你看都爬这么高啦。”苑平比划着,神色有几分得意。
他的确有得意的理由:棚里的黄瓜长势正旺,满眼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宛如初春景象,和大棚外的萧瑟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苑平两口子是附近村子的农民,以前在自家加上承包的50多亩土地上种些葵花、玉米,一年能收入3万元。2017年底,锄禾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建成,早就听说设施农业效益好的夫妻俩闲不住了。他们跟锄禾公司承包了两栋2.2亩的温室大棚种起了蔬菜。苑平说,种植大棚他们完全没有经验,幸好企业提供了从种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大棚里所用的种苗由企业培育,种植全过程有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待收获后再由企业按标准统一收购,这样健全的服务体系让他省心又放心。
吕世文告诉记者,锄禾公司建有本土化育苗场,每年可提供1500万株种苗。相对以前从外地调苗的方法,本土培育的种苗不仅根肥苗壮,1亩大棚还能为农户省300多元。
针对农户最关心的经济效益问题,锄禾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巴彦淖尔市大棚作物种植技术已逐渐成熟,据测算农户承包大棚每栋年可纯收入50000元以上,在企业承包大棚的农户拥有更多技术支持和服务,收入会更高。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除了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种苗,还采取了很多惠农措施,包括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户销售肥料、为返乡大学生和贫困户提供优惠、优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供给农户等。总之,就是千方百计为种植户降成本、提效益、增收入。
那边,苑平和吕世文谈技术、算收入,聊得热闹;这边,韩月霞拉着记者蹲在一株黄瓜秧前,掀开叶子指着一簇顶着小黄花、色泽鲜绿的小黄瓜说:“你看,这些长得多好!”她笑得眉眼弯弯,对更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