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养精养提高个体效益——锡林浩特市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

锡林郭勒日报 2018-09-04 00:00:00

原标题:少养精养提高个体效益——锡林浩特市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

8月15日,全盟良种畜评比展示交易会在锡林浩特市哈那乌拉活畜交易市场开幕,400头只良种畜根据品种特征、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等要素进行综合评比,锡林浩特市选送的优质肉牛、肉羊个个体格健硕,该市宏源现代畜牧业公司选送的安格斯公犊获得一等奖,安格斯母犊获得二等奖;牧民杨喜忠家的西门塔尔母犊获得三等奖。能在全盟良种畜评比中斩获大奖,体现了锡林浩特市近年来在培育优质牛羊繁育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优质良种肉牛、肉羊繁育体系,着力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畜牧业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要实现草原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推进地方品种选育提高和提纯复壮,提高单产,实现提质增效。用牧民朱宝忠的话说就是“养牧要会养,就是少养精养,省力出活”。

今年55岁的朱宝忠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音淖尔嘎查的牧民,养牧有道是远近出了名的。如何在不增加牲畜总数和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出和收入,朱宝忠的心里有着一杆明白秤。他家有7920亩草场,基础母羊和羔子加起来也不过600多只。他说:“今年有旱情,养多了就得买草,可是饲草料成本太高了。我家牲畜虽然少,但草场用起来还略有节余,非但不用买草,而且少养精养,牲畜膘情好,没受损失。我每年都及时淘汰老母羊,保持牲畜数量稳定。”

眼见300多只羔子只待出栏了,虽然数量不多,但朱宝忠算了算,今年纯收入预计能有十几万元。“不能指望通过增加养殖数量来提高收入。别人家出栏一只羊有40至50斤,我家出栏一只能达到八九十斤,一只顶他们两只。这就是低数量,低投入,高产出。”

目前,该市2018年牧业年度肉羊总数119.4万只,同比压减35.4万只。为持续推进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发展,该市实施“减羊增牛”战略,2017年以来累计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良种肉牛1100头,实施黄牛改良4.3万头,建立标准化肉牛核心群8群,牛的良改比重达到88%。同时,建成乌珠穆沁良种肉羊标准化畜群1200群,培育种公羊生产专业户120户,全市种公羊数量达到2万只,基本实现良种种公羊供给全覆盖;加快地方良种肉羊选育,肉羊繁成率、良改比重分别达到111%和98%。

宝力根苏木额日敦塔拉嘎查牧民巴根那家有一处“家庭牧场”。2006年,大学毕业的巴根那开始在城里工作,可是家中缺乏劳动力,他便选择回乡养牧。与父辈相比,作为80后年轻牧民,巴根那更懂得科学养牧,生产经营思路也更为灵活。

巴根那说:“我家有9400亩草场,牛羊都养。基础母羊加上未出栏的羔子总共930多只,30头牛都是土种的,虽然出肉少,但肉好吃,也好卖。我家还有40多匹马,这段时间正好往市里卖马奶。”巴根那说,今年的毛收入能有25万元左右。在牲畜头数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生态家庭牧场,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才能节约成本,产生规模化效益。他还打算依托“家庭牧场”,申请注册个商标,为自家绿色无公害羊建立品牌打开销路。

像这样的家庭牧场该市已认定150家。这是该市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的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他们以股份合作、合同订单、保价收购、利润返还、收益分成等方式,引导牧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家庭农牧场。同时,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目前,该市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2家,其中龙头企业40家(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4家、盟级24家),生产冷冻肉、熟食品、副产品等8大类270个肉类产品品种,活畜加工能力1200万羊单位,精深加工率60%,具备相对完整产业链条。同时,许多企业与牧民之间建立了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达到30家,占总数的75%,以订单合同型为主24家、以股份合作型为主的1家、以服务协作型为主的4家、以流转聘用型为主的1家,形成了集多种模式于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各类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牧民近4000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记者 侯磐石 高楠 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