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减羊增牛”让草原增绿牧民增收

通辽日报 2019-04-17 00:00:00

原标题:扎鲁特旗:“减羊增牛”让草原增绿牧民增收

春日的扎鲁特草原晴空万里、温暖祥和。

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格日朝鲁嘎查牧民王毕力格美滋滋地看着自家牛群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吃草。眼前的景象使他想起了这片牧场的夏天美景……嫩草的芬芳弥漫在碧绿的原野,洁白无瑕的云朵与悠闲漫步的牛群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是王毕力格一家调整牲畜结构,走“减羊增牛”道路的成果。

几年前,王毕力格的日子可没这么潇洒。

“咱家养了几辈子羊,你说卖就卖?”2017年,当王毕力格向父亲提出卖掉家里的1000多只羊,改成养牛的时候,老人气得直跺脚。如今,看着自家长势良好的2000亩草场和百余头改良牛,老人也暗自服气。

王毕力格原本开货车搞运输,但这也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就回到家里,专心养牛。其父王喜军今年62岁,也曾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两代牧民在养羊还是养牛的观念碰撞中一路走来,而王毕力格认准了“养牛的利润和效益高于养羊”这个理。

“2017年前,我家的羊一直保持在1000只左右,年收入20万元。但1000只羊加上其他牲畜,仅靠自家903亩草场饲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租了1000亩草场。除去草场租金、人工、饲料等成本,一年所剩无几。”“羊对草场的破坏可比牛大,价钱也不高。如果不转型,对畜牧业发展非常不利。”说起变化,王毕力格感触很深。

“前年,响应旗里‘减羊增牛’的号召,我把羊都卖了,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改良牛 ,不仅减轻了牲畜对草场的压力,又节省了饲养成本,从而提高了牧业收入,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王毕力格高兴地说。

如今,王毕力格家牛的数量已经增加到100头。他告诉笔者,今年他家预计接犊60头,秋季出栏,收入可达40万元,这样的好日子是“减羊增牛”规模化经营带来的。

草原要增绿,牧民要增收。2017年,面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重压力,扎旗开始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草原黄牛产业,打破“一羊独大”的局面。格日朝鲁苏木积极响应号召,通过采取科学养畜、小畜换大畜、退牧还草、品种改良等措施,促使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2018年以来,该苏木减羊20万只,增牛2万头。

“我们都知道家乡草场荒漠化严重,要保护草场,又要养畜,就得想更好的办法。”随行的格日朝鲁苏木草原站站长宝音图介绍说,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踏上了“减羊增牛”的致富路。保护好生态环境,才是真正护住了牧民的饭碗。保护草原既要政府部门真抓严管,也要调动牧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绿水青山能变成金山银山,在生态治理中找到谋生的出路。

霍日格嘎查牧民僧格也享受到了“减羊增牛”的福利。如今正值牧草返青期,但僧格家里的80多头牛仍在舍饲圈养。僧格说,自禁牧舍饲政策实施后,嘎查牧民利用冬季到第二年春天这半年时间对牲畜进行圈养,以确保草牧场生态环境及牧草长势。

“以前我家羊多牛少,主要精力放在羊身上。家里2700亩草场,其中可打草草场500亩,不能大量养羊,所以决定养牛。”僧格说。去年,根据“减羊增牛”“草畜平衡”的政策要求,减少了牲畜数量,通过少养精养,让草牧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以前放牧的时候,刚返青的草场都会被牲畜吃光。自打实施‘减羊增牛、舍饲禁牧’政策后牧草长势好了。夏天牧民转场到夏营地,这边的草牧场还能得到有效恢复。”宝音图欢喜地说。

据了解,近几年,扎旗按照“减羊增牛、强牛兴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繁育良种肉牛、培育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积极探索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2018年,通过项目拉动和政策扶持,大力实施优质母牛扩繁工程、黄牛改良工程,全年黄牛存栏达到33.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3万头,养牛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加强联户家庭牧场、规模化养殖场、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嘎查村建设,全力打造我市草原黄牛核心区。截至目前,全旗共调减羊46.8万只,禁牧面积达74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达1072万亩,生态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特约通讯员 白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