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逾40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原标题:赤峰市逾40万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返乡农牧民工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赤峰市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实施农牧民工稳就业“六个一批”工程,积极推动农牧民工转移就业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截至6月底,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43.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3.6%。
投身农业就地就近安置一批。赤峰市积极落实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生产经营主体吸纳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牧民工。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功能,鼓励滞留农牧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巴林左旗加大笤帚苗产业投入力度,全旗59家就业扶贫车间共安置1314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53人。宁城县对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帮助县内设施农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全县设施农业吸纳从业人员17.1万人,预计还会新吸纳7000人。
线上线下招聘录用一批。赤峰市发挥农牧民工服务专项工作组各成员单位优势,挖掘各领域岗位信息,利用“互联网+就业服务”,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积极开展网上招聘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人力资源服务,重点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岗位需求,尤其要针对农牧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网络求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征集用工岗位20243个,召开线上招聘会37次,发布用工信息9898次,农牧民工参加线上招聘活动12.8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741人,网上签订就业协议2447人。加强京蒙劳务协作,主动与北京对口帮扶地区对接,协调收集就业岗位,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截至6月底,通过开展京蒙劳务协作对口帮扶,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3582人,赴京就业219人。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一批。贯彻落实国家系列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在就业创业保障方面营造宽松环境,大幅降低小商户进入市场的成本,鼓励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条件的返乡人员留在家乡发展。积极落实创业载体租金减免政策。
全市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在疫情期间共为创业者减免场地租金费用216.76万元。强化创业贷款支持,降低贷款申请条件,提高贷款额度至20万元,高校毕业生提高至50万元。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05万元,带动就业643人。
职业能力培训提升一批。赤峰市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以促进转岗就业、提升职业素养、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为导向,分类组织实施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699人。以巴林左旗为例,该旗依托笤帚苗产业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发动农村牧区群众、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开展笤帚苗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贫困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今年共开展笤帚苗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406人,均实现了就近就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和稳定脱贫。
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赤峰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组织农民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对无法外出、无一技之长、在本地难就业的农牧民工,用好用足生态护林、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截至6月底,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17732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7732人。
市外返岗复工输出一批。赤峰市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民工返岗出行服务保障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按照市级统筹对接、旗县乡镇具体实施的原则,开展农牧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保障农牧民工从“家门”直接进“厂门”。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农牧民工,阿鲁科尔沁旗就业局开通蒙汉双语服务专线,专门接听外出务工人员咨询电话,协调帮助返岗务工人员办好出行手续。目前,全市已集中组织发出农牧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专车147车次,集中运送农牧民工29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