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斯琴高娃:保护传承“蒙绣” “绣”出贫困姐妹致富路

通辽日报 2020-08-19 00:00:00

原标题:田斯琴高娃:保护传承“蒙绣” “绣”出贫困姐妹致富路

“这是蒙古族手工刺绣的基本针法,使用两种颜色的绣线……”走进通辽市豁尔沁蒙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政协委员田斯琴高娃正在培训教室内给员工们讲课。

“受疫情影响,我们收入比较少,田老师就教我们学习刺绣。绣完的作品田老师负责回收,增加我们的收入,减轻生活负担。绣品根据绣花的复杂程度定价,小的二三十元,大的五六十元,我挺珍惜这次的机会。”员工强凤杰说。

“我们订了1万个福袋,员工绣完的产品回收后包装成精品,变成旅游产品进行出售,这样姐妹们就都能挣钱了。”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减少,为增加员工收入,田斯琴高娃决定教工人们一些新款刺绣产品技术。

田斯琴高娃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连任两届市政协委员的她履职尽责,对贫困妇女开展刺绣技艺培训的同时,传承蒙古族刺绣传统技艺,带领她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像我这样六十多岁的人没处打工,三年前开始学刺绣,田老师手把手教我,自从学了这门手艺,每个月光刺绣就收入1500多元,再干点别的,一个月最少收入3000元,我特别感谢田老师给我提供的这个平台和机会。”2017年,田桂云开始和田斯琴高娃学习刺绣,这门手艺带她走出了困境。凭借着精湛的刺绣手艺,田桂云还成了一名刺绣培训老师。

“这是我们科尔沁的马甲,这个牡丹花的技巧很多,针法复杂;这是靴子上绣的靴花,这是蒙古袍上的盘绣;这是放大的龙凤图,龙和凤的绣法还不一样……”在培训教室,田斯琴高娃向记者介绍培训的内容。

为更好地传承科尔沁民族传统文化,从2015年开始,田斯琴高娃走进我市各旗县免费培训贫困妇女刺绣技艺,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乡下。她自掏腰包聘请民间艺人、专业刺绣老师指导有能力的妇女学习蒙古族刺绣,运用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手工技艺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等地20余个嘎查村的2000多位妇女开展刺绣技术培训,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刺绣所需的手工材料,高价回收成品,成品依据工艺、尺寸、做工定价,从几十元的荷包到几千元的蒙古袍,为在家利用空闲时间刺绣的妇女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促进了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发展。

“每次下旗县培训前一个星期都在做准备工作,从粘布开始,按尺寸一块一块剪好,这个最少是四层布,剪完画花样。白天工作忙,我和老师们就在晚上剪、画。要绣的花样,都提前画好了,画纸姐妹们拿回家可以重复利用。”田斯琴高娃拿起手里的绣布,指着上面的花样向记者介绍。

颜色鲜艳的针线团、剪刀、撑子、绣花布、一张画好的花样图、一支笔,这样一应俱全的工具袋,田斯琴高娃每次培训前都要准备好,免费提供给贫困妇女。“如果有50名学员,我就准备70份。既然姐妹们来了,就让她们学到知识和技能,不能让她们白来。”绣线的颜色、绣布的花样、培训时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等等,田斯琴高娃件件想得周全。

“下乡培训时,没车就租车。培训时间紧,我和老师们就带上炒米、面包、方便面,随便吃一口,我们辛苦些没什么,只要姐妹们学到技艺就行。”田斯琴高娃对记者说,当看到贫困户因为学习刺绣挣到几百块钱时高兴的样子,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培训的出发点就是传承发展,我就想让她们通过学习刺绣增收。教会了一个人,她也许能带动5个、8个人。咱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一定要保护和传承下去。”贫困姐妹们学到了手艺,田斯琴高娃回收她们的作品,让手艺变现,实现它的价值。记者在公司的展柜上看到了一系列的绣品,田斯琴高娃说,这些都是从学员手中回收后经过加工包装的,这些绣品将作为旅游产品销售出去。几年来,从一年回收学员作品两三万元到现在的十多万元,田斯琴高娃为贫困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我想在培训和产业链上再下一些功夫,将所掌握的手工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的贫困妇女受益。同时用一针一线继承和发扬好‘蒙绣’这门传统文化艺术,培训更多的民族服饰工艺技能人才,提升科尔沁民族传统服饰工艺技能人才素质,传承科尔沁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让全国人民都了解科尔沁蒙古族民族刺绣,推动‘蒙绣’产业走向全国。”田斯琴高娃说着下一步的打算。(记者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