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
原标题: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
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立足服务“三农三牧”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农牧民群众关心期盼的现实问题,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优质高效农牧服务等重点领域,多种形式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研究确定重点办好的12件民生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农牧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我为农畜产品市场“保供应”。强化政策落实,坚决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7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39.5亿斤以上。继续稳生猪、增牛羊、兴奶业,推动养殖增量向农牧结合带布局,实行草畜一体化发展,年内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100万头只以上,肉类产量达19万吨,奶类产量达30万吨,确保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我为农牧业生产能力提升“打基础”。加强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32.8万亩,其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2万亩,大力推广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措施,实施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因地制宜进行耕地地力提升,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我为科技兴农兴牧“送服务”。落实“千名农技人员送科技到乡村行动”,组建8支科技服务队,选派千名科技人员和产业发展指导员,覆盖所有乡村,服务千家万户。通过行走的农技员、流动的服务队,面向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农牧科技服务。加强科研示范,带头建设高产样板田、示范田,积极推广种养加结合的先进技术,引导带动更多农牧民用上科技兴农的“金扁担”,早日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
四、我为强化产业支撑“开新局”。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积极构建集“一村一品”示范村、农牧业产业强镇、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瓜果蔬菜、优质肉牛、羊三大产业集群为体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五、我为农牧民增产增收“搭平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认定市级家庭农牧场50个,评定县级以上农牧民示范合作社30家;引导鼓励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完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5万亩,提升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让农牧民在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中受益。
六、我为农畜产品市场安全“强监管”。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加强农畜产品定量定性监测,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增加2万吨,农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我为农牧业效益提升“亮品牌”。印发《鄂尔多斯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启动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逐步形成1个市级多品类、多个旗区单品类互为补充的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通过创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产业、提升农畜产品溢价水平,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民富足富裕。
八、我为农牧民和农牧企业办事“增便利”。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修订完善办事指南,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积极开展政策指导和帮办代办,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和“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实施,取消乡村兽医、执业兽医登记许可和注册,实行备案制,为兽医人员执业提供便利,更好服务农牧民养殖疫病防控。
九、我为农村牧区“美环境”。在三年行动改造户厕9.25万户基础上,接续实施户厕改造1.8万户,进一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开展改厕质量提升“回头看”,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把小厕所大民生实事办好。持续巩固拓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
十、我为乡村全面振兴“抓示范”。突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重点,巩固提升30个已挂牌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创建水平。继续按照“五星达标、特色培育”的创建体系要求,今年再重点打造20个示范嘎查村,努力扩大乡村振兴覆盖面,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样本和示范。
十一、我为包联社区“办实事”。依托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创城等载体,与包联社区结对共建,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民族政策宣讲、文体娱乐、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结合“三问”活动,走访低保户、残疾户、困难老党员,及时掌握“急难愁盼”,精准对接,按需帮扶。
十二、我为帮扶村产业“提层次”。协助林原村新建乡村振兴学院、蔬菜冷藏包装车间,配套完善蔬菜育苗中心,建立试验示范点,全力推进蔬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补链”“延链”项目,进一步打造完善蔬菜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