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内蒙古要这样干!
原标题:军民融合内蒙古要这样干!
核心提示:4月27日,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防科工办)组织召开了全区军转民技术与项目推介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二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共在会上推荐了34个技术和项目。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我区“十二五”时期军民融合成果,并明晰了“十三五”期间我区军民融合发展路径。让我们一起了解——军民融合,内蒙古要怎样干?
近年来,我区把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作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主抓了以下工作:优化政策环境。制定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在专项资金、生产要素保障、财税和信贷方面对军工知识产权成果向民用转化给予支持;搭建平台,引导地方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组织各盟市、军工以及军工民口配套企业在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注册并发布军民融合信息、参加全国性的展览和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发布“军转民”技术产品目录,拓宽军民用信息渠道;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支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推动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推广高分卫星数据应用业务。主要是筹建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内蒙古数据应用中心。
通过多措并举,“十二五”以来,我区驻区军工企业军转民技术应用达74项,民用核能、民用航天、冶金、装备制造业不断做大做强,涌现出一批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有影响的军转民产品。比如,核电燃料元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F-12高强度纤维及织物特种材料等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飞艇等民用高端领域,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实现了大型锻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改变了我国重大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高性能铝合金焊丝产品性能和质量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区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正处在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军工高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也需要全社会优势资源的积极参与。前不久,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防科工办)专门就我区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我区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径。
——建立军民两用技术供需对接长效机制,推动信息互通共享。要充分发挥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包头工业云平台等作用,加强与航天云网、猪八戒网等线上平台合作。建立我区“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军民融合大平台”,建立信息定期收集、推荐、发布对接机制,为军工和地方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引导投融资、咨询服务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咨询、投融资等服务,形成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
——建立和完善军民企协同创新机制。立足驻区军工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军工单位、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或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军民两用技术和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平台服务。
——落实军民技术转移协议,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积极落实与兵器集团、核工业集团以及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协议事项,建立合作协议定期会商机制,重点推动航天十二院与东源科技等离子煤制乙炔、核燃料元器件加工、航天云网、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力争按计划投产,发挥示范作用。
——鼓励军工单位扩大开放,积极推动“民参军”。积极鼓励支持军工单位提高军工开放水平,吸收民用领域高新技术成果,提高军品研制生产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支持地方企业参与军工装备研制和配套,在规范市场准入退出管理、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为“民参军”创造良好环境,及时顺畅地将我区具有军产品生产能力的民营企业纳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扩大民参军规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