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法效应到乘法效应——自治区人大就“十个全覆盖”开展集体视察侧记

魅力霍林河 2015-06-09 09:07:00

原标题:从加法效应到乘法效应——自治区人大就“十个全覆盖”开展集体视察侧记

初夏的河套大地,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五原县民隆示范园区的大棚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是我们县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特意从广东引进的火龙果种植项目,虽然是南方树种,但照样结出了又大又甜的火龙果。”种植户张老汉黝黑的面孔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一年能挣多少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问。

“一个大棚一年产3000斤,一斤40元,年产值就12万元,我家的3个大棚将陆续挂果。”张老汉爽朗地笑着说。

5月28日至30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杭桂林、吴团英带队在巴彦淖尔市就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集体视察,现场感受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整齐的青砖白墙,笔直的水泥马路,清洁的环境卫生,昂扬的精神风貌,让视察组成员很难将其与心目中的农村面貌画等号。视察组惊喜地看到,崭新的柏油路通进村里,破土房变成了明亮的砖瓦房,村民们看病不出村,买货有超市,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环境美了,百姓乐了,产业有了,出路宽了”“十个全覆盖,庄美树绿人心爱”……视察过程中,有的成员大声念出墙上的标语,感慨地说,这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巴彦淖尔的生动写照。

在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视察组了解到,巴彦淖尔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创造性地将其与推进特色产业、城镇化相结合,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集中投放,使项目集中的“加法效应”变成了“乘法效应”,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走进临河区万丰村,潺潺流水声,悠扬二人台,高高大门楼,红红大灯笼,古香古色,古味古韵,让每个人都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视察组发现,这里已被打造成走西口民俗文化村,也成为巴彦淖尔“十个全覆盖”的典型示范村。针对万丰村位于河套湿地旅游区内的特殊区位,巴彦淖尔市把“十个全覆盖”与村庄改造、民俗旅游结合起来,在保持村庄原来布局和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传承了河套民居建筑风格,村民经营农家乐餐馆、特色风味小吃、特产经销店、采摘园等,农民增收从单一的传统种养殖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收入稳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农民建,乡村美丽惠农民”。

每到一处,视察组都为巴彦淖尔“十个全覆盖”工程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认为“十个全覆盖”为破解“三农三牧”问题找到了金钥匙,为农村牧区城镇化装上了新引擎,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找到了探路石,为密切干群关系架起了连心桥,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模式,并希望巴彦淖尔切实增强做好“十个全覆盖”的责任感紧迫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将“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记者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