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抗战纪事·抗日老战士风采】血色记忆刻骨铭心
原标题:【草原抗战纪事·抗日老战士风采】血色记忆刻骨铭心
原标题:血色记忆刻骨铭心
“日寇在侵华战争中的累累罪行,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8月20日,记者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见到抗日老兵孙发,身穿绿色军装的孙老尽管年逾90,但腰板硬朗,目光炯炯。当聊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老人情绪激昂,眼神中流露出军人特有的坚毅与自豪。
1927年,孙发出生于热河阜新。在残酷的战争中,孙老右耳被炮火震聋,现在只能借助助听器勉强听到记者的问话。“小时候,我的老家既是敌占区,又是东北抗日联军游击区。那时,日本鬼子经常进村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把能带走的东西带走,还抓壮丁回去给他们当劳力。如果村里来过抗日联军或收留过受伤战士,日本鬼子就要大开杀戒。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村内有几户因收养了抗日联军受伤战士,他们就把那几户男女老少集中到一起,拿着机关枪扫射,数十口人瞬间倒在血泊里。那叫个惨啊!”孙老愤慨地说。
“日本鬼子太没有人性了,进村就抢粮食,不给就杀人,我爹就是被鬼子抢粮打死的。”看到日本鬼子的暴行,激起年少的孙发保家卫国的斗志。1942年,年仅15岁的孙发毅然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当过情报员、特派员。他经常化妆换衣服,甚至装成乞丐行讨。历经多次惊险,将情报安全送达游击队。“有一次,日本鬼子到处抓抗联分子,拿枪指着我的头问我是不是抗联分子,我不吭声,趁日本人不注意,悄悄躲在角落趁乱逃走。”孙发说。
刚到部队时,孙发不会用枪,天天苦练刺刀。说到这里,老人拿出至今还保存在家里的大刀,骄傲地说:“我这把刀杀过不少日本鬼子呢。”回忆起跟随部队抗击日寇的战争年代,孙发说,与敌人相比,抗日联军装备简陋,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但是艰苦的条件并没有挫伤战士们的斗志,打倒日寇的信念始终激励着每位战士。“一听说日本人来了,大家就特别有精神,个个争着往前冲……”
“那时经常日夜赶路作战,行军时脚磨得全是血泡,没饭吃、没衣穿都是常事。经历的战事多了,在战场上疲累、受伤都麻木了。”孙发说。有一次,一颗子弹打到他背部,那时战役正激烈,他顾不了受伤的疼痛,带伤坚持打仗,鲜血染红了整个上装,直至战火停止,卫生员取出子弹。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发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警卫连长,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六十二师六零六团赴朝参战。1956年回国参加祖国建设,1957年来到阿拉善盟参加边疆建设。
老人胸前别了许多枚勋章,都是他用鲜血换来的荣誉。“这些勋章时刻提醒我,不要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血色记忆。历史不容篡改,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我们是绝不答应的!”孙发动情地说。(本报记者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