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包满达: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原标题:【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包满达: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推进“十个全覆盖”建设 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派驻包头市督导组开展工作以来,我多次深入包头,用近半个月时间调研督导了260多个嘎查村。通过调研督导,我深刻地认识到,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做出的科学决策,是结合区情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践行“三严三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近两年来,包头市累计投入48亿元,完成592个嘎查村建设任务,受益人口41.5万。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不搞“一刀切”和大拆大建,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问题,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对靠近城镇的70多个行政村,按城市社区规划建设;对交通沿线人口集中、条件较好的400多个行政村,补齐短板;对规模小、居住分散的100多个行政村,撤并整合;对产业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按产村融合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商贸集镇型、沿山旅游型、农家乐旅游型、传统农牧业型、产村融合型等特色村庄。
二是突出农牧民主体地位和责任。方案制定上,由苏木乡镇牵头、嘎查村组织、农牧民参与,共同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建设上,除政府主导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外,采取民建公助方式鼓励农牧民改造危旧房。选派农牧民代表参与工程监管,制定村规民约,培养村民自我管理能力。
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五个一块”资金整合模式,即政府奖补、项目整合、银行融资、群众自筹、企业垫付各占20%,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是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创新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在一些旗县区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在规模较大的行政村试点小型智能管网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项目,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性民生工程,是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农牧民最多、受益面最广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和强基固本工程,是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多年欠账的一次集中补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要及时督查工程内容、质量,跟踪审计资金使用,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同时,加快建立农村牧区综合整治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探索设立农村牧区公共设施和房屋维修基金,成立农村牧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公司),让群众长期受益。二是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严格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内容和标准,重点做好“规定动作”,在此前提下,有序开展村庄综合整治等扩面工程。同时,要因村制宜,重点打造人口比较集中、带动能力强的嘎查村,用乡镇标准建设。对有一定人口规模、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嘎查村,实施好“规定动作”,补齐短板;对居住偏远、人口分散的嘎查村,撤并整合,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三是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对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工程,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量力而行,避免形成过多债务。同时,对未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嘎查村,做好工程内容和资金测算,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修订建设标准及资金补助比例。四是处理好“十个全覆盖”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制定嘎查村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村融合发展,并注重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牧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土地、草牧场和宅基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进龙头企业或支持能人回乡创业,发展中小微企业,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处理好“十个全覆盖”与基层党建的关系。加强驻村干部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指导,不断充实、配备大学生村官,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利用旗县区党校资源,加强对村级干部党建和业务知识培训。六是处理好发挥政府和农牧民两个积极性的关系。强化基层政府责任意识,多途径整合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危房改造。突出农牧民主体地位,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牧户自建,真正使广大农牧民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作者为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自治区派驻包头市调研督导组组长 包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