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乌兰察布日报 2016-01-07 00:00:00

原标题:商都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特色示范区——向阳花儿开

2016年备耕农资早知道

交通局技术人员测量规划农村公路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编者按

辉煌的“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正向我们走来。站在新的起点回眸,我们看到商都县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盘点商都县“十二五”发展历程,一串串鲜活的数据、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清晰勾勒出商都县加速发展的轨迹,留下了商都县在“十二五”期间温暖的记忆。

“十二五”期间,商都县紧紧围绕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活、城镇做美、民生做实,全面实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经济实力稳步攀升

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亿元,年均增长7.87%,是2010年的2.5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67亿元,年均增长24.4%,可用财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年均增长9.7%,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投资规模翻了一番。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特色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5:37:38演进为2015年的23:41:36。产业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色农牧业比重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形成了以马铃薯、蔬菜、甜菜、奶牛为主的优势产业体系。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86亿元,年均增长11.5%。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明显提升,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初步形成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化工建材和新能源为主的新型工业格局。第三产业提质提速,以文化旅游业和物流业为主导的三产持续升温,建成了一批具有商都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区域性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城乡商贸流通网络的逐步健全,促进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达到24.05亿元,年均增长15.9%。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23元,年均增长1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63元,年均增长19.56%。“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居民年均收入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形成,修编了七台镇新区控规,编制了公共交通等16个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城建累计完成投资49.78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重点实施了公路交通和电网改造、集中供热供气、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公路交通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公路里程达到1469.63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68.63公里,全县交通运输通道更加完善。累计完成投资2.79亿元,新建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增容改造变电站5座,实施了城乡10千伏以下电网改造工程,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草)等重点生态工程面积56.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4%。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变化。不冻河水源地保护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加大重点行业领域节能监管力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教育和医疗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文体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平安商都创建扎实有效,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6.6%。“六五”普法取得实效,干部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民生建设硕果累累

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以内。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12人和1791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8%以上。全县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廉租房2319套,改造农村危房19227户。坚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扶贫移民相结合,累计实现了32000人稳定脱贫。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深化改革扎实推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22项减少到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77项减少到66项。试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联合审批、限时办结”政务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市旗县级推行行政事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县工商、质监部门人员、编制、资产顺利交接,纳入属地管理。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现统一监管,三级监管网络初步形成。积极推行“先照后证”等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