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熠熠生辉
原标题:民族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熠熠生辉
套马表演
搏克比赛
马术表演
射箭
放生白马
被誉为“吉祥草原,神舟家园”的四子王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来,兼容并蓄的文化在杜尔伯特草原上聚集、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四子王旗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把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传承和保护提到了新的高度,浓郁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已发展成为杜尔伯特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为四子王旗民族大团结、和谐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年一次的祭祀敖包、草原那达慕大会,盛大的祭火活动、驼桩祭祀节已成为四子王旗民族文化的品牌。蒙古族象棋、博克、烤全羊技艺、养驼习俗等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方位、多元化打造集草原历史文化、蒙古族民族风情及古代文物古迹为一体的多视觉草原四大旅游景区,即: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王爷府旅游区、希拉木伦庙旅游区和草原生态旅游区。塑造民族特色浓郁、地区特色鲜明的杜尔伯特草原旅游文化,充分展示了蒙元文化、草原风情和民族风情的巨大魅力,弘扬了民族文化。
为深入研究、挖掘、宣传、展示四子王旗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四子王旗每年都要精心组织独具特色的蒙古传统娱乐赛事。在比赛中,蒙古族民歌、蒙古象棋、博克、射箭、骨牌会悉数登场。“为了将优秀的蒙古族文化传承下去,现在学校里也开设了蒙古象棋、射箭等课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蒙古族中学的都达左拉老师向我们介绍,“参加少年组蒙古象棋比赛的选手大多是来自蒙古族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们,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也使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了载体和契机。”
“我是6号选手嘎登少,今年72岁了,我想用歌声来表达现在的美好生活,更是想告诉孩子们,我们在学习汉语歌曲的同时,不要忘记学学蒙语歌曲,因为那是民族的语言。”嘎登少的一曲《鸿雁》将“杜尔伯特之韵”蒙语歌曲比赛推向了高潮。还在上大学的图娜木拉、图娜拉净双胞胎姐妹共同深情地演唱了一曲《父亲》,“用本民族语言唱歌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方式,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2015年5月,在首届八省区“天骄杯”民族手工艺品大赛中,四子王旗哈萨尔民族文化手工艺创业园区内的那日苏制作的皮雕《蒙古帝国版图》荣获大赛二等奖,苏格尔制作的毡艺制品《仿真缩微全景蒙古包》获得三等奖,让人们从精致高贵、特色鲜明的民族手工艺品上体会到四子王旗草原文化的独特韵味及文化风采,也为带动全旗民族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子王部落传统手工艺文化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继承者在前辈们传承下的手工艺基础上改进了工艺,用錾雕、浮雕、平雕、掏空、掐丝花、鎏金、景泰蓝等手法,使现在的银器具有观赏性、时代性,视觉上更为立体,生活中更为实用,也更具有收藏价值。”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苏格尔老师说,“仿真缩微全景蒙古包从构思到制作完成共花了十年时间,用这么长时间去做一件事,就是不想让民族的技艺失传,现在会搭蒙古包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年轻人,能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花再长的时间都值得。”
“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饰,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体现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汉族朋友也开始着蒙古民族服饰了。”正在挑选衣服的其其格告诉记者。
精美绝伦的民族服装,无论是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都充分展示了蒙古民族非凡的智慧。一年一度的杜尔伯特民族服饰展演活动,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也是四子王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再现草原灿烂的文化、探索蒙古民族厚重的人文底蕴,最佳的场所当属四子王旗博物馆和四子王旗杜尔伯特民俗博物馆。四子王旗杜尔伯特民俗博物馆以收集、收藏、保护濒临失传的民俗瑰宝,举办民俗博物展出为主,目前收集的5000多件民俗物品,包括了游牧文化民俗物品和农耕文化民俗物品,收集到的民俗物品覆盖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俗博物馆虽然只有300平方米,但已成为对外展示四子王旗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