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让更多人听到乌拉特民歌

巴彦淖尔日报 2016-11-01 00:00:00

原标题:乌拉特中旗:让更多人听到乌拉特民歌

双胞胎姐妹乌日木格乐和孟根其其格带着子女和孙辈们演唱

双胞胎姐妹乌日木格乐和孟根其其格带着子女和孙辈们演唱。

乌拉特中旗素有“内蒙古鸿雁文化之乡”“蒙文长篇小说之乡”“戈壁奇石之乡”“民歌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中旗高度重视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使这一民间文化瑰宝得以发扬光大,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主要文化活动。

民歌家族200人传唱

乌拉特民歌

一曲《鸿雁》让乌拉特民歌为世人所知。乌拉特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风韵。在乌拉特中旗,乌日木格乐和孟根其其格老姐妹俩家族五代人中,共有200多人,都会唱乌拉特民歌,是一部乌拉特民歌的活字典。

近日,记者来到87岁的双胞胎姐妹乌日木格乐和孟根其其格家,老姐妹俩正带着子女和孙辈们两家36个人组成家庭合唱团,演唱《雄伟的北京城》。

这首原生态的民歌《雄伟的北京城》,是一首著名的乌拉特民歌,歌词内容讲述的是当年王爷们到北京城觐见清朝皇帝,表明永远归顺之意。这首歌曲,是乌日木格乐和妹妹孟根其其格幼年时跟妈妈学的,唱了70多年,又教给了自己的儿女和外孙们。去年,这个五代人的家庭合唱团,参加首届内蒙古中西部盟市民歌大赛,演唱这首乌拉特民歌还获得了一等奖。

乌拉特民歌第二代传承人乌兰其其格讲道:“《雄伟的北京城》这首歌是我们家族的歌,是地地道道乌拉特原生态民歌。这首歌是我太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所以我们要把这首歌一直保留下去、传唱下去。”

双胞胎姐妹出生在呼勒斯太苏木杭盖戈壁,是当地著名的乌拉特民歌手。这对双胞胎姐妹,能唱出500多首乌拉特民歌。老姐妹俩的家族五代人共有200多人,都会唱乌拉特民歌,个个都是好嗓子。儿女们十几个人在乌兰牧骑工作,孙辈们有很多人考取艺术学院。

乌拉特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独特的内容、唱腔、风格,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风韵。悠扬高亢的旋律,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经过草原歌手们代代流传至今。

打造“中国民歌之乡”

文化品牌

乌拉特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1998年,乌拉特中旗就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收集整理了800多首蒙古族乌拉特民歌,并结集出版,《鸿雁》就是其中一首。《鸿雁》原创于1900年前后,是乌拉特中旗民间艺人创作的一首歌曲,后经多方改编,到现在最后定型。2009年11月17日,蒙古族青年歌手呼斯楞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国事访问的欢迎仪式上演唱了这首民歌,从此《鸿雁》名扬海内外。2010年,经自治区有关部门和专家认定,确认《鸿雁》原创于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版权属乌拉特中旗,并颁发了证书。同时,乌拉特中旗深入挖掘“民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打造“民歌文化”进行全面规划,聘请具有国家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团队对“民歌文化”产业经济圈进行规划设计,成立“民歌文化发展促进会”,全面组织协调“民歌文化”的开发、包装、推介、招商等工作。此外,加强民歌保护工作,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对民歌资源进行普查。

为促进乌拉特民歌的大众化和社会化,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乌拉特中旗精选50首民歌在中小学传唱,精选30首在机关社区传唱,并从1999年开始,连续15年举办了原生态民歌大赛。集中力量组织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先后举办鸿雁文化艺术节5次,展示了乌拉特民歌的魅力,提升乌拉特民歌的知名度。积极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发挥专家学者、名人的作用和效应,合力打造“民歌”文化品牌及“民歌文化”附属的品牌旅游业。投资580万元以乌拉特民歌《鸿雁》为元素编排了大型舞台剧《鸿雁的故乡》,累计演出56场次,受到极高评价。

从1998年开始,乌拉特中旗主动依托对外交流的甘其毛都口岸,组织文化专业团队——乌兰牧骑每年到蒙古国开展交流演出2次,将当地的乌拉特民歌带到蒙古国。同时,乌兰牧骑深入西安、甘肃、河南等地,进行有偿演出,为传承民歌起到了巨大作用,扩大了乌拉特民歌的对外影响。此外,积极组织本地歌手参与全国、全区、全市的原生态民歌大赛,屡次获奖,为打造“民歌之乡”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