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 “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原标题:磴口 “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金马湖冬捕
海子沿新村(资料图)
沙漠越野赛(资料图)□本报记者 邢皓 文/图
近年来,磴口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百湖之乡、魅力磴口”为品牌,以“旅游+”为突破口,以打造自治区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着力做好“水、绿、沙、文化”四篇文章。通过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磴口催生出景观农业、生态工业、商贸购物、文化旅游等新经济业态,促进了经济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该县旅游产业正朝着全域化发展方向阔步迈进。
“旅游+”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旅游产业“+”的对象、内容、方式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拓展。近年来,磴口县按照“产业结合旅游做,旅游带动产业兴”的思路,以历史遗存、黄河水道、阴山大漠、工业园区、设施农牧业等为载体,强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旅游+”发展。
在“旅游+生态”方面,该县将丰富的水、沙资源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重点打造的金字招牌,先后实施了南湖北海湿地恢复、穿沙越野、骆驼雕塑、黄河观光塔等一批涉水、涉沙旅游项目,在做强旅游产业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该县举办的乌兰布和沙漠全国越野赛、纳林湖消夏旅游节、金马湖国际垂钓大赛、黄河流凌节、冰雪民俗活动等一大批节事、赛事、民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外地选手和游客前来参赛观光。
去年4月举办的首届乌兰布和沙漠全国汽车越野赛上,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越野高手齐聚沙海,尽享竞技乐趣。无论是赛车手还是游客,都深切体验到了来自大漠中的速度与激情。“浩瀚的沙漠带给我们比赛的刺激和美的享受,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迷人的沙漠风光。”来自宁夏的车手张雅宁说。
同时,该县还深入挖掘丰富的河套历史文化资源,修缮建成了冯玉祥军粮仓、兵团文化博物馆等景区,实现“旅游+文化”发展;利用绿色、丰富的光热资源,精心打造万亩光伏园区、圣牧有机牧场等,培育了华莱士、有机奶、肉苁蓉等一批名优特色农畜产品,实现“旅游+农牧业+工业”发展;依托陆路交通、水系连通、低空游览等,推进水陆空通航,形成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实现“旅游+交通”发展。
“长链条”鼓了百姓的钱袋子
在金马湖景区旁的海子沿新村,一幢幢欧式木屋伫立于湖畔,巨大的景观风车随风转动,白色的篱笆小院将每座木屋间隔开来,构成一幅静谧、自然、惬意的乡村田园景观。搬迁到新村的村民汤红霞在新房里支起了餐桌,搞起了农家乐。农家拿手的炖红公鸡、炖羊肉,还有新鲜的苦菜……这些农家特色菜深受游客的喜爱。一年下来,汤红霞靠农家乐增收5万元。
像汤红霞这样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的农牧民在磴口还有很多。多年来,在加强景区建设的同时,磴口县还着力把旅游产业链条做长,将旅游有机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移民、扶贫攻坚、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中,以特色饮食、乡土气息、生态环境为抓手,着力建设“一镇一景、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休闲区,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该县先后依托万泉湖景区建成巴音宝力格嘎查牧民新村、依托金马湖景区建成海子沿新村、依托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黄河渔村、依托纳林湖景区规划建设窳浑古城等,充分发挥了旅游产业对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磴口县接待游客从2010年的40.44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88.46万人次。2016年,磴口全县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分别增长18%和12.5%。仅纳林湖景区周边就分布有农牧家游20余户,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300余人,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00万元,旅游产业对当地就业创业、致富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