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为开鲁经济转型升级“源头活水”

通辽日报 2018-09-12 00:00:00

原标题:科技创新成为开鲁经济转型升级“源头活水”

近年来,开鲁县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方针,把“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落到实处,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县域科技实现了新跨越。

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开鲁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是正在崛起的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2018年,以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通辽开鲁玉米科技特色产业基地”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玉王生物为骨干企业,联合内蒙古华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市黄河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玉米生物科技企业,组建开鲁县域范围内玉米生物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通辽开鲁玉米生物科技特色产业基地”支撑引领作用,基地内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以淀粉衍生物、生物胶体、生物医药等为主攻方向,促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向酸、糖、醇、胶、药方向发展。目前,全县重点玉米生物企业已发展到17家,深加工产品136个,年转化玉米250万吨,实现产值270亿元,利税50亿元,带动就业6000人。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围绕玉米、红干椒等主导产业,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2家、自治区研发中心3家。现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2家企业入库为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入库登记编号。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玉米淀粉工程开发研究中心、开鲁县昶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和通辽市黄河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微生物发酵研发中心,被评定为自治区级研发中心。玉米淀粉工程开发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该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成立民营科研所30家。蒙古椒一号和干椒品种蒙古椒四号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添补了全区无干椒杂交种的空白。“红干椒高效丰产栽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冬暖型日光温室茄子越冬茬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自治区级科技成果鉴定。“开鲁县红干椒高产创业人才团队”“辣椒抗病高产育种创业人才团队”被自治区确定为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县域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该县红干椒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量1亿公斤以上,红干椒色价比为17%左右。“开鲁红干椒”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A级绿色绿色食品。开鲁县成为中国北方县域最大的红辣椒生产集散地,国家级红辣椒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企业自主研发取得的“葡萄糖转化甘露糖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等25个科技成果,分获自治区、通辽市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185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硬脂酸淀粉质已经全面生产,硬葡聚糖已经试产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食品级变性淀粉精准加工关键技术与示范”直接带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通辽市黄河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设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国内首家丙酮酸发酵法生产的企业,填补了国内丙酮酸产品的空白。年产1000吨乳酸链球菌素、200吨聚赖氨酸、2000吨蔗糖发酵物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推进了玉米生物产业链条向食品、药品精深加工领域延伸的又一重大突破,一批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医药项目投产,完成了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从食品到药品的蝶变。

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该县支持企业与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许多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出变性淀粉产品10余项科研成果。引导内蒙古薯道仁德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建立马铃薯繁育基地,主要进行大棚微型薯繁育和大田中薯繁育分点试验种植,试验了多个品种,其合作提高了马铃薯种植效益,加快了脱毒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理工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其研发中心已有科研成果多项,开发变性淀粉产品10余项;开鲁县昶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吉林大学合作;通辽市黄河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县政府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该县引进了谭天伟、黄凤兰、廖小雪等高层次人才近200人,引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开展自主研发,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引进县外科技创新团队或人才开展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开鲁县昶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不断研发新工艺新产品,突破了大量技术瓶颈。“葡萄糖转化甘露糖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等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甘露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业人才团队”被自治区确定为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各层次人才逐年提升,有效助推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星创天地等科技平台的建设。2017年末,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5751人。

科技计划项目逐年增加。“一种芝麻素提取新工艺”等16个项目在国家、自治区和通辽市立项,其中承担实施国家项目6项,资金额度年均增长20%。红干椒产业化示范基地被自治区认定为科技特色产业化基地。探索出了红干椒二次移栽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红干椒产量和成品率。仅“十二五”期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5项。其中3项列入国家级项目,8项列入自治区级项目。作为“内蒙古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示范区,承担了20万亩红干椒科技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任务,主要以东风镇东方红村万亩红干椒高标准溯源示范基地为重点,辐射周边。“十二五”期间,全县科技经费投入7401万元。科技资金的及时注入,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该县地震办公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水氡观测资料连续8年在自治区水化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该县被确定为自治区科技先进县、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3人被表彰为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4人被自治区政府记个人一、二等功。9人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2人被表彰为“全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张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