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大爷用2年零4个月手绘了一个“地球”
原标题:通辽大爷用2年零4个月手绘了一个“地球”
68岁的包广田与两个手绘地球仪。
工具箱。
地球仪的框架和球体制作用时4个月。
“近观地也,遥望球也,欲走遍也,实属难也。”包广田出的这个谜面,让人一下子难以回答。
“答案是地球仪。”随后,包广田从屋子里“拎”出了一个手绘地球仪。
通常我们看到的世界地图是平面的,地球仪模型是立体的,待到现在有了手机,随意打开一个App便可以看到世界的任意角落,谁还会真正的去手绘地球仪?
这一次,记者在包广田的家里看到了他手绘的地球仪。据介绍,这座地球仪直径63厘米,球体重3800克,框架重3050克,总体重量是6850克,合计重量竟达到13斤7两,囊括了大约5.1亿平方千米的气象万千,其中3.61亿平方千米是海洋的波澜壮阔,1.49亿平方千米是陆地的广袤与神奇。
轻轻转动地球仪,经纬线圈起了整个世界。难以置信的是,这已经是包广田手工绘制的第二座地球仪,绘制总用时2年零4个月。
“因为个人爱好,我就想着手绘一个地球仪,做好了还能给后辈留个念想。”包广田看着地球仪说。包广田今年68岁,从通辽的一家工厂退休后,突发奇想手绘地球仪。2013年初,包广田买来精细的地图作为范本贴在墙上,开始着手绘制地球仪。耗时一年多,包广田的第一座手绘地球仪终于制作好了,虽得到亲戚朋友的称赞,但由于没有绘画功底,他觉得这座地球仪的制作有些粗糙,比如球体工艺不够完美、轮廓线勾勒得不够准确、色彩也有些许偏差……
偶然的机会,包广田在网上浏览时发现目前手绘制作地球仪的只有一位英国人,叫彼得·贝勒比。
外国人能手绘地球仪,中国人也能做的很好!包广田心里有些不服气。
做第二个!
2016年,包广田在通辽市区内寻找制作地球仪框架和球体的材料,着手制作第二座地球仪。“找来的工匠师傅说就算有钢制材料也不能围成地球仪的框架,我不信,虽然没有专业的工具,但也是自己动手制作。”包广田说。自从制作地球仪以后,包广田变得更加严谨、细腻、执着,不但自己做了框架,还细致地为地球仪的球体严丝合缝的糊上了35层纸,因为球体有弧度,包广田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光是这座地球仪的球体和框架的制作就用了4个月之久。
在正式下笔绘制地图前,包广田需要参照1:26000000的世界地图用铅笔大致画出轮廓,确定大洋和半岛的位置,勾勒各个州的轮廓,再细致的勾勒每一个国家的轮廓,最后根据情况绘制地图基本要素:地区名称、图例、比例尺、方向标。 绘制内陆地图时,由于没有海岸线轮廓作为辅助线,这时河流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包广田的铅笔稿的量也需要稍微的大一点。仅仅是铅笔稿,工艺便是如此繁复。铅笔稿定稿后还要上色,再用碳素笔一笔一笔写好,一旦写错,便是覆盖错处再重新来过的大工程。
包广田手工绘制的两座地球仪是在15平米左右的屋子里完成的。每天饭后,他便回到房间关上房门,展开绘制工作。绘制时将地球仪球体放在床上,自己站在地上,戴上眼镜,拿出放大镜,再为球体和窗户外透进来的光亮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精确比例,细细勾画,悄然无声地享受着阳光照在地球仪上的舒适与自然。
又岂止是白天?无数个夜里,繁星点点,透过窗户都能看到这十几平米的小屋里,包广田站在地上绘制地球仪的光影,一边画着湖泊线,一边在地图上比对。一旦绘制状态极佳,包广田入夜以来的困乏与疲倦便会一扫而光,体力也重新充沛起来。包广田在地图上方的墙上吊了一盏夜灯,每当夜色降临,包广田便将这盏灯打开,以便自己能更清晰的看这幅无数次拿尺子丈量的地图。只有包广田自己能感受到这盏夜灯在黑夜给他带来的独特的魅力。
在包广田大爷的地球仪上,还留有很多空白区域,那里还没有被详细绘制,仍充满着神秘色彩。而这些剩余的未知之地提醒着人们,探索世界的任务远没有结束。
由于在手绘地球仪的过程中长时间站立,2016年底,第二座地球仪的球体刚刚制作完成,包广田患了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不得不将手绘地球仪事项暂且搁置,去医院接受治疗。病情才刚有好转,便又能看到他站在床前绘制地球仪的身影。
“一直在坚持绘制这个地球仪,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包广田在说出这句话时,深情地看向了一旁的妻子。这个每天闷头在15平米小屋里手绘地球仪的男人羞涩的表达着对自己妻子的感激。
“不论这个地球仪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只要他做了,努力了我就很开心,我永远会站在他身后支持他。”闲谈间,妻子齐淑芬向我们表达了这些年来自己对丈夫的支持。
“在机械化、自动化的时代,手工显得弥足珍贵,这两座地球仪对于我来说十分有意义。”68岁的包广田说。(文图/记者 迟婷 杨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