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治”出碧水大画卷

乌兰察布日报 2019-07-11 00:00:00

原标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治”出碧水大画卷

夏日的霸王河,经过主河槽等综合整治,曾经的“臭水沟”华丽转身,绿树碧波,生机盎然。

60岁的孙风琴带着小孙女在公园的长凳上读书,一泓清水在身旁流过。说起山城集宁水的变化,老人直呼“想不到!想不到!”

曾经,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乌兰察布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36983.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7.79%。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然降雨条件的变化,越发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矛盾。与此同时,水污染也使得全市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2010年开始,我市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机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短短几年间,百姓兴水之梦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截止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集宁区霸王河、集宁区泉玉林等14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16平方公里,完成投资9473.50万元。

中心城区集宁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重点地区。为了彻底改变“水脏、水少”的窘境,我市把人民群众渴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洁水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中心城市的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显山露水透绿”理念,围绕“三山两河”展开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攻坚战,大刀阔斧建设标准高、规模大、精品多的水土保持工程,全力打造生态乌兰察布,宜居乌兰察布。

如今,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园林景观效果,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6㎡,“三山两河”成为城市标志性景观,获得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的建设成效,也是全市各旗县市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写照。每逢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集宁区泉玉岭水库休闲度假;每到春天,美丽的天鹅在察右后旗杭宁达莱湖上逗留栖息……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市重点通过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河道整治区“三区”治理,全力打造人水和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同时增设照明、灌溉系统、服务设施、宣传栏、建筑小品、垃圾箱等,有效提升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综合功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减轻面源污染。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增强了涵养水源、蓄水保土、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基础功能,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危害,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通过坡面和侵蚀沟治理工程实施,结合林草植被建设,有效提高了蓄水保水和减轻拦沙能力、减少下游江河湖库的淤积,免于土壤有机质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减轻了下游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

——推动生态旅游,促进脱贫致富。实施生态小流域建设,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清洁流域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农业采摘等产业开发,实现了“生态扶贫”的目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推动了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还促进了农村牧区生态文明的建设。通过将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流域水系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紧密结合起来,科学配置建设管理措施,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搞好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美化,提高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使乌兰察布的水更清、树更绿、景更美,秀美的景色又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和各项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全媒体记者 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