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累计扶持19.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魅力霍林河 2019-12-09 10:29:00

原标题:通辽市累计扶持19.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据相关部门发布,通辽市累计扶持19.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未脱贫人口由22.7万人减少到2.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2%降至1.4%。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通辽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采取多项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突出目标导向,强化政策落实。构筑因病致贫返贫“防线”。全面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保证慢病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落实,确保大病、慢病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全市300余家医疗定点机构开展“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平均自付比例降至10%左右。严格兑现教育扶贫各项补助政策,为1.83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资金6549.74万元。严格落实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2016—2018年完成易地搬迁贫困人口5204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万户。切实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对照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保证农牧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强化兜底保障。启动实施“企业吸纳、自主创业、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公益岗位”“四个一批”行动,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428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提升发展能力,强化产业支撑。以“精准脱贫产业链带动创新”为抓手,依托肉牛、玉米、特色种养等9大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扶贫产业。优势产业带动。扶持5.1万户1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肉牛产业,贫困户肉牛存栏量16.4万头,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在贫困嘎查村优先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利用集成技术,6.5万贫困户农作物每亩增收600元以上。扶贫项目推动。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7座,扶持8316户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03座,174个贫困村7575户贫困户受益。龙头企业拉动。通过提供就业、订单收购、土地托管、入股合作等方式,实现2.4万贫困户与300余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目前,全市90%以上贫困人口进入产业链、经营在产业链、增收在产业链。

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扶贫协作。在京蒙扶贫协作方面,全市累计到位北京市援助资金3.5085亿元,其中市级援助资金3.0516亿元,区级及以下4569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135个,惠及18.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助37198人实现脱贫。通过扶贫协作累计实现消费扶贫4270万元,帮助贫困户1520人实现就业。两地共选派71名干部、196名技术人员互相交流,双方建立苏木乡镇结对关系35个、嘎查村结对关系49个、学校帮扶关系43个、医院结对关系13个。

夯实政治责任,强化措施保障。实施市级领导“一对一”包联贫困旗县和“一对三”包联苏木乡镇制度,36名厅级干部带头蹲点扶贫,推进巡视整改促进脱贫攻坚,逐村逐户解剖麻雀,逐条逐项梳理问题,带着“清单”解决困难,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强化资金保障。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3.3亿元,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近150亿元,满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向贫困嘎查村选派635个驻村工作队、2239名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加大驻村帮扶干部培训力度,累计培训市旗镇村扶贫干部3万人次。

到今年末,全市贫困人口发生率预计可降到0.5%以下,贫困嘎查村能够实现全部出列,贫困旗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