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以“双创”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动能
原标题:包头市:以“双创”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抢抓机遇,高擎火炬大旗,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优势,着力强化“双创”载体建设,以载体聚人、用载体兴业,让“双创”载体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
“顶层设计”赋能撬动发展“新引擎”:
借助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包头市稀土高新区超前谋划,立足长远,早在1992年建区开始,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便雏形尽显,并率先在自治区范围内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自治区科技孵化事业的发祥地,为今天的“双创”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015年初,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依托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整合稀土大厦、总部园区、时代广场等楼宇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孵化基地,并以内蒙古留创园、内蒙古软件园、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内蒙古稀土专业孵化器等国家、自治区级孵化平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为依托,扩大双创“直径”,构建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育体系,促进企业成长加速。
从占地面积1平方米的格子间,发展到拥有360平方米的办公间,员工由最初的3人增加到50余人,短短6年间,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便孕育出像哈木格文化传媒这样的“双创”企业代表。“在稀土高新区,我们不仅得到房租场地方面的优惠,还有创业指导、各类政策等专业扶持,让我的创业梦从这里启航,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哈木格总经理叶飞说。目前,该企业品牌价值已超4亿元,并成功将以牛羊肉为代表的绿色农畜产品、以蒙古音乐为代表的草原文化推广到全国、推向世界。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结合自身特色,从服务品质、政策支持、“双创”生态、平台搭建、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全力推进“双创”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高新区成功吸引“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草原英才”“鹿城英才”等各类人才116人,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7支,海外归国人员398名。
如今,稀土高新区已建成14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孵化空间,累计孵化企业千余家,毕业企业400余家;形成声名远播的“创业街”,拥有众创空间、金融超市、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双创基地、创COFFEE和包头创谷孵化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汇德创业工场、创客工厂、万达孵化器等自治区级众创空间9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服务体系最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各类创业企业竞相发展,在这里生根开花。
“五级支撑”护航打造“双创”升级版:
为有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营造以大众创业带动企业发展、以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良好态势,稀土高新区积极打造政策、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创业导师、模式创新“五级支撑”体系,让“双创”成为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科技创新20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在载体建设、企业创新、高端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建立企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云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四个中小企业“双创”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双创”支撑载体的网络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实行全新的运作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通过创业导师与企业的定期对接交流,为初创者答疑解惑。
政策、资金、平台、技术、人才的合力助推,稀土高新区一批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永磁伺服电机、稀土改性蓝宝石、稀土氧化物涂层等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产业空白;希捷环保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昊明新电源镍氢动力电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超导磁共振、江馨微电机智能驱动电机等项目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
目前,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拥有企业研发中心7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9家,院士工作站9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并逐步形成了依托产业用好用活人才的良好氛围。入驻企业在高新区有了坚实的干事创业保障,各类高层次人才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汪洋里“如鱼得水”,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企业、人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为地区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