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乌海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乌海市气候干旱,流域面积狭小,水源涵养条件差,水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壮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近年来,乌海市积极落实《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条红线”,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生态涵养区管理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并以规划为龙头,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实施农业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019年,全市以更加严格的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强化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管理,控制新增取水,并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以破解缺水“瓶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用水总量控制方面,全市总用水量由2015年的2.425亿立方米(不含中水),控制在2019年的2.4亿立方米(不含中水);用水效率控制方面,2019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4.8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45.64%,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0.57提高至0.594。为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全市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疏干水利用工程建设和用水企业深度处理建设,加大中水、疏干水利用比例。2019年,全市中水、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使用量较2015年增加696万立方米,重复使用率达90%以上。
为提高节水载体建设成效,全市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引导用水户挖掘节水潜力,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做到优水优用。近年来,乌海市共评选出30家市级节水型单位,12家自治区级节水型单位。其中,市、区党政办公楼均已建成节水型单位,全市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比例为64.6%,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比例为34.2%。为树立节水型单位典型,自2014年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已有22家市级节水型单位获得市水务局节水“以奖代补”资金共计110万元,12家自治区级节水型单位获得自治区水利厅节水“以奖代补”资金共计240万元,以上资金全部用于本单位节水工程改造。
2019年3月13日,在水利部公布的第一批65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中,乌达区榜上有名;7月24日,乌达区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水利部举办的第一期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培训班并作典型发言,这是我市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对各行业节约用水工作综合评定,目前,我市三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全部通过自治区行政验收。
此外,要打造节水型社会,除了政府出台措施、想办法管控以外,还需要每个公民形成水文明意识。因此,不仅政府、企业是水资源保护行动的主体,每个家庭和公民也应该养成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根据专家相关测算,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滴水便可以成吨;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按照一秒一滴的速度,两天就可以将容量为20升的塑料桶装满,一个月可收集到300升水。假如10个水龙头同时漏水,一个月浪费的水资源可达3吨;1000个水龙头同时漏水,一个月浪费的水资源就达300吨。这个数字不容小觑。
为此,全市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纪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情宣传教育,培育全社会节水意识,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以节水、护水、爱水、亲水为核心的水生态价值观,推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
参照《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今年初,全市印发《乌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和重点行动任务,力争到2035年,全市逐步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