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王去世引起讨论、自贸协定尚未达成,印英关系向何处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澎湃新闻的女王去世引起讨论、自贸协定尚未达成,印英关系向何处去?,如果您对女王去世引起讨论、自贸协定尚未达成,印英关系向何处去?感兴趣,请往下看。
9月20日,印度联邦政府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表示,尽管遇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突发事件,英国和印度在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尽快完成谈判而努力,希望赶在印度重要节日排灯节(今年是10月24日)前完成。
据印度《铸币报》(Mint)9月21日报道,20日,戈亚尔说:“两天前,我再次收到英方来信,他们重申希望在排灯节的最后期限前完成(印度英国自贸协定谈判)。”戈亚尔提到,当印度和英国在努力扩大交往时,英国正处在一个风口浪尖的时刻——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英女王去世一事不仅挤占了英国用于与印度处理自贸谈判的精力,也在印度国内外引起了一番讨论。美媒《华盛顿邮报》9月19日报道指出,英女王的去世的确在印度国内引起了一些悲伤情绪,但更多的反应是“淡漠”。英媒《卫报》则刊文称,哀悼英女王去世的印度仍在等待来自英国这一前宗主国的道歉。
同样在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指出,印度经济总量已超越英国,并继续扩大领先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伊丽莎白二世象征着“大英帝国荣光”以及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的联系。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英国印度经济规模顺序调转之后,英国和印度这一对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的关系将去向何方?
从欢迎到淡漠
伊丽莎白二世其实与印度颇有缘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伊丽莎白二世曾于1961年、1983年和1997年作为英国女王访问印度。
BBC报道称,伊丽莎白二世1961年1月首次访问印度时,有近100万印度公众在英女王从德里机场前往印度总统官邸的路上“夹道欢迎”。当时,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写道:“伊丽莎白女王不是作为一名统治者来巡查她的帝国,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访。”伊丽莎白二世是印度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在位英国君主。
BBC称,英女王来访让印度有了向前宗主国展示国家建设的机会——“英国人离开后印度做得还不错”——印度有了新的机场、居住和办公楼、原子能反应堆。英女王则以长达6周的逗留来近距离地观察和发现印度,游览了印度城市孟买、钦奈和加尔各答,而且还去了泰姬陵、拉贾斯坦邦首都斋浦尔的粉红宫殿等历史古迹和瓦拉纳西古城观光。
“她(伊丽莎白二世)坐着一辆马车来。我们不得不排成一条直线,目不转睛。”珍妮弗·库克向《华盛顿邮报》回忆说。1961年,库克所在的合唱团为来访的英国女王献唱歌曲。库克其实已经不记得有关英女王访问的太多细节,但她仍怀着淡淡的怀念之情在电视机前观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
英女王对印度的三次访问都迎来了大量印度民众欢迎和关注。英女王也曾表示她对在印度度过时光的珍惜和怀念。“印度人民的热情好客,印度本身的丰富多彩让我们所有人都学到很多东西。”伊丽莎白二世曾说。
伊丽莎白二世今年9月8日逝世后,印度政府宣布9月11日为国家哀悼日,以此显示对英女王的“尊重”:印度官方当日不会举行娱乐活动,全国各地降半旗。
但多家媒体报道称,就民间反应而言,大部分印度普通人对英女王的去世感到淡漠。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9月19日报道指出,伊丽莎白二世葬礼的画面在印度没有得到大规模播报,很多民众也毫无感觉。《华盛顿邮报》称,大多数印度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伊丽莎白二世几乎没有怀念的情绪。
印度是英联邦成员国,在英联邦的框架下与英国等国家维持关系。英国君主是英联邦元首,不过,作为共和国的印度并不以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NPR 9月19日报道指出,当世界多国领导人当日聚集在英国首都伦敦参与伊丽莎白二世葬礼时,身为英联邦人口最多国家——印度,其总理莫迪却没有出席。印度只是派出了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总统穆尔穆参加葬礼,此举算是遵守了礼节,但相比之下,很多国家派出了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共同参与这场葬礼。
NPR报道认为,莫迪缺席伊丽莎白二世葬礼体现的是他的政治议程优先级别的排序。上周,莫迪出席了于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上合组织国家领导人会面。莫迪没有为了与美国总统拜登等领导人会晤就去参加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也没有前往美国纽约出席第77届联合国大会。
还在等待道歉?
其实,在莫迪的推动和影响下,印度国内近年一直在展开有关印度教文化复兴和去殖民化的讨论。 9月8日,在伊丽莎白二世离世消息传出几小时前,莫迪还发表演讲,敦促印度摆脱和英国的“殖民关系”,显得言辞激烈。印度首都新德里一条林荫大道曾以“国王大道”为名,以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的祖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这让莫迪感到不满。
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当天,印度政府将新德里的“国王大道”改名为“责任大道”(Kartavya Path)。
NPR指出,对于英国许多前殖民地的民众来说,伊丽莎白二世的生与死都在提醒人想起曾经发生过的痛苦的“剥削和种族主义”的历史,围绕这些历史的苦涩情绪持续存在。
《华盛顿邮报》称,尽管印度在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为女王前就取得了独立,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她至少可以为英国在南亚地区殖民统治中的暴力和掠夺行为道歉。在德里尼赫鲁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乔蒂·阿特瓦尔(Jyoti Atwal)说:“致歉,是有需求的,也有必要的。”
据BBC报道,伊丽莎白二世1997年10月展开对印度最后一次访问时,曾涉及有关英国殖民历史的争议。她本来要访问旁遮普邦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Jallianwala Bagh)。1919年,英军在这里用机枪扫射参加集会、抗议《罗拉特法案》(编者注:指英属印度政府于1919年3月通过的一项法案,其目的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可能出现社会动荡或出现颠覆政府的一切不确定因素下实行紧急状态。)的数百名印度人,至少379人死亡,超千人伤亡,这被认为是英国殖民印度历史上最血腥的屠杀之一,许多人要求英国为此道歉。
在访问札连瓦拉园的前夜,伊丽莎白二世在德里的一个招待宴会上说:“众所周知,过去有过一些困难的时期,我明天要访问札连瓦拉园,那就是个令人不安的例子。历史不能重写,但是我们有时候还是希望能那样。过去有过悲惨的时刻,也有过快乐。我们要从悲伤中吸取教训,在快乐的基础上努力。”《华盛顿邮报》形容,英女王的上述表态是最接近道歉的一次,但英女王没有更进一步。
英国殖民不仅在南亚次大陆留下了伤痕,也带走了财富。英国王室的帝国皇冠上有一颗著名钻石“光明之山”,重达105.6克拉,价值4亿美元。这颗钻石就来自印度中南部,最后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至1901年在位)所有。
女王去世后,印度社交平台涌现了要英国归还这颗宝贵钻石的呼声。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有一条推文说:“提醒大家,伊丽莎白女王不是殖民时代的遗留物,她就是殖民主义的积极参与者。”
关系的调转?
历史学家阿特瓦尔希望现任英国君主查尔斯三世能有所改变。“她(伊丽莎白二世)为重新协商和塑造王室与殖民地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阿特瓦尔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英国女王的确代表了英国统治和殖民主义压迫,但她也被看做是一个有魅力的个人;印度人民对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的经历,尤其是对她身后的马车文化非常着迷。
阿特瓦尔认为,伊丽莎白二世在维系英国与前殖民地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任国王必须决定未来要如何有所作为。
NPR 报道指出,英国和印度之间的地位已开始调转。报道引述印度受访者的话说,比起英国女王去世等英国王室动向,更能引起他们注意力的是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据《铸币报》9月21日报道,英国驻印度高级专员亚历克斯·埃利斯(Alex Ellis)表示,印度经济超越了英国,并将在2030年前向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迈进。因此,英国和印度需要共同努力。亚历克斯·埃利斯还说,印度和英国达成自贸协定是庆祝今年排灯节“最好的方式”。他说,这一自贸协定将为印度和英国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
分析指出,对“脱欧”后的英国来说,与印度等主要经济体达成自贸协定非常重要。据印媒《瞭望》杂志报道,印度和英国贸易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约占整体贸易的70%。两国希望在本世纪末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49.8亿元)。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9月20日说,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印度在未来25年内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他看来,印度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才能避免沦为“失败者”。
责任编辑:张玉
好了,关于女王去世引起讨论、自贸协定尚未达成,印英关系向何处去?就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