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抗战纪事】走进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下)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草原抗战纪事】走进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下)

原标题: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走进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下)

诺门罕战役遗址及坦克模型。 记者 李新军 摄

苏勇退休前是呼伦贝尔市档案史志局的副编审,多年从事当地现代史研究。说起诺门罕战役,苏勇特意提到了“红色间谍”郭文通。

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共产国际就把对日情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组建了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呼伦贝尔情报组,开辟了红色情报秘密交通线。日伪的各种战略战术情报,通过秘密交通线和无线电波源源不断地传到共产国际。时任伪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七团团长的郭文通,就是呼伦贝尔情报组的一员。

诺门罕战役爆发后,在家养病的郭文通根据情报组组长的要求,立即赶往前线。他克服重病在身、日方监督等重重困难,获取了写有日伪军警配备情况的20万字的情报。这些情报采用古老的驿站传递方式,快马加鞭传递到哈拉哈河诺门罕前线指挥部,对苏蒙军队最终赢得诺门罕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战斗在白山黑水的东北抗日联军则以另一种方式“参加”了这次战役。据史料记载,诺门罕战役期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松嫩平原和中东铁路周围对关东军频频出击,牵制了日本军队,支援了诺门罕战役。东北抗联负责人后来还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旗勋章。

在新巴尔虎左旗,记者采访了64岁的旗水务局退休干部础伦巴特尔。因为发表、出版过蒙文小说《诺门罕战役》《战利品》和微电影《诺门罕布日德》等文艺作品,础伦巴特尔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说:“参战的伪满兴安骑兵中,很多是巴尔虎蒙古族。我是以文学形式表现诺门罕战役中的巴尔虎人对祖国、对故乡、对同胞的深厚感情,以巴尔虎人的眼光审视发生在家门口的这次战役。”

十几年前,础伦巴特尔采访了多位参加过诺门罕战役的伪满老兵。老兵们说,在当时的伪满兴安骑兵中,大多数人都有厌战情绪,反对战争,更不愿意做日本人的炮灰,自己人去打自己人。这在础伦巴特尔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诺门罕战役中,苏蒙军队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用飞机撒传单,传单上写着“蒙古人不打蒙古人,日本人压迫蒙古人,不要为他们卖命了”的宣传内容,动摇了伪满部队的军心。战至7月末,伪满兴安骑兵第四、五、十二团中,有一半官兵逃亡蒙古国或脱离战场。到9月份,每天都有四五十人逃离。在中国境内的索伦、阿尔山一带,逃离战场的1000多人到林西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伍。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作为诺门罕战役的发生地,2005年以来,新巴尔虎左旗相继举办了两届诺门罕战役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国家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次战役进行了剖析,形成了论文集,为世人了解、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佐证。2002年,新巴尔虎左旗建立了诺门罕战役遗址旅游开发区,新建了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近年来,各地到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不断攀升。

据新巴尔虎左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托娅介绍,近几年,诺门罕战役遗址景区年均接待各界人士1.2万人次。全旗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每逢清明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都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看望烈士家属等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旗里还在政务网开设了诺门罕战役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载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宣传教育和歌曲展播等活动。(记者 李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