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民族体育运动的风采 ——我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综述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展示民族体育运动的风采 ——我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综述

7月12日,第九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呼伦贝尔市拉开帷幕。

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2000多名选手将在赛场上展开比拼。马术、博克、摔跤、射弩、布鲁、押加、秋千、武术、毽球等一项项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将会让观众一饱眼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体育事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强各族人民的体质。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写入《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我区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和自觉行动。

在我区,每4年举办一次的少数民族在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近年来,民族运动会沿着继承革新、继往开来的方向迈进,在探索普及与提高结合、群众性与专业性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群众性与专业化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了普及、提高、规范、科学的道路。

从1985年到现在,我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1982年和2015年,我区还分别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为全国唯一承办过两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自治区。

无论是组团参加还是承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运动会,我区健儿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我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实力和魅力。

我区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像蒙古族的博克、赛马、射箭(男儿三艺)、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朝鲜族的秋千等,已经成为该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品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选手报名条件没有像竞技体育那样有着严格的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男女兼可、老少兼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其中、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

从运动会上以往的设置金银铜牌到现在的只设置一、二、三等奖;从以往的进行团体总分排名到现在的取消总分排名,在不断发展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无论从项目设置还是奖项设计,都进一步体现出了群众体育的参与性、群众性、民族性、趣味性的特点。

现在,除国家专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团体外,存在于民间的各种协会逐渐成为民族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赛马协会、博克协会、射箭协会等一个个协会脱颖而出,他们承办的一项项民族体育赛事,吸引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在我区的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正在得到普及和开展。

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蒙古族小学,沙力博尔摔跤已经成为该校学生的特色课程。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生们每年都要举办校园那达慕,让摔跤、射箭、布鲁等民族体育项目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我区的蒙古族聚居地区,那达慕大会举办得如火如荼,不仅吸引了本地的牧民群众参与,还吸引了周边甚至外省市的爱好者参与。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举办的那达慕,还吸引了蒙古国的选手参赛。在我区部分苏木嘎查,有的牧民还自己出钱举办那达慕,传承民族文化。

这几天,兴安盟科右前旗可谓好戏连台,第四届内蒙古国际马术节、图什业图搏客大赛、中国速度马大奖赛等一项项赛事精彩无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参与比赛过程中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进了理解、建立了友谊、加深了感情。

第九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大幕即将拉开,我们期待着这项象征着民族团结进步的体育赛事,在自治区民族体育事业发展中留下难忘的记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