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一带一路"电影创作:寻求文化"最大公约数"
原标题:专家谈"一带一路"电影创作:寻求文化"最大公约数"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获得12.7亿元票房;中国电影《天将雄师》在东南亚成绩不俗;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取得新加坡、马来西亚单日票房冠军……
正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专家表示,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其成功经验值得相互借鉴。
“《摔跤吧!爸爸》有着深厚的印度本土烙印,一改过去印度电影的歌舞风格,用故事直击现实矛盾,聚焦印度性别歧视等突出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改变”,让印度电影呈现新气象。
“进入新世纪,印度电影工业悄然发生改变,在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工业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本土文化。”丁亚平说,如揭示贫富差距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直面教育体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涉及宗教信仰体系的《我的个神啊》,在题材上大胆创新,角色性格和故事内容不断丰富。
谈及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的成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范志忠指出,片中的印度文化符号瑜伽提供的“发现自己、世界与自然三者合为一体”立场,与成龙功夫喜剧潜含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救世情怀”,各具特色却息息相通,有了互动与对话的可能。
对此,丁亚平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创作中,应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本身就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成龙主演的电影《天将雄师》通过表现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罗马之间的联系,传递出中国自古以来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和平理念。
丁亚平认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于在看似琐碎的小事件背后,蕴藏着人性、人情上共同的叙事伦理,易于不同国家、地区观众接受。
“‘一带一路’沿线的几十个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风格形态不同的文化与文明,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发掘各国文化底蕴,促进各国文化交流融汇的先行者。”他说。
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则指出,目前我国“一带一路”题材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囿于对丝路文化历史的了解,影片以人物传记和边塞传奇为主,真正挖掘丝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积淀的作品不多。
“丝路故事是题材创作的一个方面。中国电影人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讲述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等等。”他说。(记者 白瀛、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