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奇袭战,拉开绥远抗战的序幕……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抗战故事】奇袭战,拉开绥远抗战的序幕……

今天的三报沟已难觅抗战痕迹

在日军的策动下,伪军在德化、张北、尚义屯兵,对绥远虎视眈眈,图扰绥土。

傅作义审时度势,在绥东积极进行备战,一面构筑国防工事,一面训练部队,一面搜集日伪军情报。

在伪军进行试探性进攻之时,傅作义果断下令,给予迎头痛击,打响绥远抗战第一枪!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36年,春天来了。这个春天,对于绥远来说却涌动着寒流,充满了肃杀之意。

傅作义随从参谋刘春方:“自1935年秋,日本关东军乘华北驻屯军对我进扰的同时,派伪蒙军李守信部八个骑兵师由热河进占了察北六县、八旗,扶植德王与李守信结成同盟,准备成立大元蒙古国。又在六县中的商都县、尚义县和南壕堑,成立以王道一、马龙为首的‘西北防共自治军’,以王英、雷中田为首的‘大汉义军’,招收土匪、流氓、失意军人,共约5000人,准备进犯绥远。”

这些伪军部队均由日本人担任顾问掌握实权,负责训练,并由日军供应枪炮弹药、军需饷项,伺机进犯。

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心是不会满足的,它得寸进尺,既要蚕食,也要鲸吞,最终目的是灭亡全中国。日军猖狂地进行各种侵略活动,此时的主要目标就是掠取绥远,进一步觊觎西北,截断中国与苏联的国际交通线,以实现其“满蒙政策”的黄粱美梦。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董其武:“日本侵略者的恶毒策略之一是‘以华制华,以战养战’。前者是在它的操纵下,让中国人打中国人。后者是用掠夺中国的物资财富,供应侵略中国的战争所需。日本侵略者的具体阴谋手段,一是收买民族败类、汉奸土匪,成立伪军,为其所用;二是派遣特务,搜集情报,制造事端,寻衅闹事,进行破坏活动;三是经营侵略据点,储备军用物资,伺机进行侵略。日本侵略者进犯绥远,便使尽了上述的恶毒策略和阴谋手段。”

1935年秋末,傅作义鉴于形势险恶,对刘春方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敌人到了我们边境,你只管汇集分析情报是不够的,非得多方搜集敌人动态不可,才能预为准备。”

刘春方领命,但他提出了要求:“这必须有人有机构才成。”

过了两天,傅作义找到刘春方,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察哈尔省刘汝明主席同意我们在张家口设立办事处,我选派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刘澄担任处长,与刘主席联络,主要搜集察北情报。北平办事处黄天章所获得的情报,多是间接消息,用处不大。你不要顾虑情报没有来源,将来会有很多渠道,有的出于真正爱国,有的为了钱,也有以情报拉关系找事做的。我们这时对来者不拒,把口子开大些。先由你接待,态度要热情,但要慎重,既要满足其合理要求,又要防范上当受骗。有重要的人,我再会见。”

经费问题首当其冲,傅作义指示说:“办这种事要花钱,该花钱的地方,宁可大方些,不能省。不过要注意上当受骗,少花冤枉钱。”

正如傅作义所料,前来归绥接头的人不少,大部分是送情报的。

在傅作义的具体指导下,刘春方的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土肥原贤二的演讲

1936年5月,东京。一个少壮派特务粉墨登场,趾高气扬地指点天下。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中国通”的土肥原贤二。

此前,土肥原贤二曾担任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顾问,也担任过天津特务机关长、奉天特务机关长、哈尔滨特务机关长,还策划过瓦解张学良势力、挟持溥仪赴东北、镇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等系列活动。

“共产主义之东渐的势力,与英美支配的西洋文化之极东进出,结局对于日本大陆政策之理想,皆有重大障碍,而以共产主义更甚。”土肥原贤二指摘苏俄在远东之政策,“其驻兵法,实予苏‘满’国境以不断的威胁;外蒙古之整军经武,初袛消极的态度,后忽转为积极,其间盖伏有严重的问题。日本一部分论者之意见,谓苏之盛置战备,乃由日方挑战的行为而起,如果日本不复挑拨,则俄方尚可弛缓。”

土肥原贤二极力反对日本国内的“北守南进”之说,他认为“苏俄的东渐势力,绝非外交手段所可阻止,盖苏俄之武装外蒙古,经营新疆,意在包围‘满洲国’,而对日本大陆政策,根本推翻。”

作为“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更论及内蒙古与“满洲国”之关系,“内蒙古人口稀薄,一无力量,如果外蒙古准备完成,则无力抵抗之内蒙古,命运如何,不难想象。此际,内蒙古之重要性,不在其国力及居民如何,而在其地理关系。假如此等地方,入于外蒙古势力下,包含于苏维埃范围,则‘满洲国’之国防,非常可危;再者,一旦日俄开战,内蒙古一带地域,向彼向此,在作战上关系极大,毋待说明,如果内蒙古团结坚固,含于日本势力,则因此而使俄国远东作战,大感困难,此在地理上考之亦易于想到。内蒙古虽资源贫乏,住民不足依赖,然就以上意味言,日方决不能漠不关心。无论如何,为封锁苏俄进出计,不能不在内蒙古有所图。缘是日本当局者,乃加以相当重要之注意,正在讲种种手段,其内容虽苦于不能有具体开陈之自由,然着手虽迟,确在着着进展之中,则可以明告……”

土肥原贤二的演讲,引起傅作义的高度关注。

爱国官兵绥东备战

“二十五年(1936年)春,敌方向我诱惑恐吓嫉妒紧张之时,察北伪军之扩张补充,亦日见积极,不遗余力。察北所成立名称不一、队号庞杂之各部伪军,共有七十八团队之多。”在傅作义看来,伪军的扩充,正说明日本对绥远有所图谋。

“判断敌方步骤,似将开始行其军事之侵夺……”傅作义准确地分析、判断了形势。6月1日,傅作义奔赴太原,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阎锡山请示机宜。阎锡山“立下决心,誓保国土”,要求“绥省重要城镇,各筑永久工事”。

6月14日,傅作义由晋返绥,“即督饬各部,积极工作”。

“傅作义将军如不抗击日军,绥远必将蹈东北覆辙,为日军铁蹄所践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董其武生前回忆,“傅作义将军是个真正的爱国者,抗日热情很高,决心很大。并且认为自己有守土保民的神圣职责,他下定决心,不计成败利钝,决心抗击敌寇。”

在军事上,傅作义争取时间加紧备战,在沿察北接壤的集宁、陶林、红格尔图、土牧尔台等地构筑国防工事。

刘春方回忆,傅作义亲自前往集宁检查国防工事,在现场指示说:“构筑这半永久性工事,不能按照日本野战筑城教范的模式,而是要根据我们的武器、装备编制、作战方法去构筑。我们与敌人作战缺乏远战炮兵,要靠近战,所以必须多构筑隐蔽的侧防设备,配合各种障碍物,乘敌混乱消灭于阵地前。至于水泥工事固然坚固,但敌人可以绕开不攻,但以之为诱饵,吸引敌炮攻击和保护一部分人避免过早遭受损失,还是可以的。”

对于部队的训练,傅作义说:“爱国教育是部队教育的根本,要长期坚持,才能培养旺盛的战斗精神和严肃的军纪,有了这种无形战斗力,才是一支有威力的优良部队。”在战技训练上,他提出:“我们是劣势装备对抗优势装备的日军,因而我们的战法主要靠夜战和近战。”

傅作义要求部队多进行夜战教练,并提出“练两只夜眼”的口号,强调夜间射击和拼刺刀。他教导广大官兵:“出敌不意是军事上普遍适用的原则,但这首先要有机动力,我们的机动力只有靠‘练两条铁腿’。”

“那时,部队每星期有三次全副武装跑六十华里急行军的训练。”刘春方回忆。

百名官兵奇袭三报沟

6月下旬,伪边防自治军司令于志谦、副司令马子玉率其司令部人员及卫队300余人,由张北、兴和交界之三报沟,逼近绥远,图扰绥土,并进行试探性进攻。

伪军出动,早在傅作义的预料之中。6月初,刘春方把一份情报送到了傅作义的案头:“日伪西北防共自治军王道一、马龙匪部,正积极进行战备,意图进扰绥东。”

傅作义波澜不惊。但这份情报很有价值,为他下决心、定对策提供了依据。

当时,驻扎在兴和县的是国民革命军35军436团许书庭营。营长许书庭接到一份军事密令:选精干士兵,化装前行。

许书庭和官兵们亢奋起来,抵抗外辱,是官兵们共同的心愿!

在兴和县与张北县交界处的山坡上、田地里、道路上、沟壑里,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农民和行进的商人,这是许书庭派出的侦察兵,他们都是从队伍里精心挑选的精干士兵。

在短短几天里,侦察兵们就把当地的地形侦悉,并熟记于心。

三保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绥远抗战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

2014年11月,记者在兴和县打听三报沟,被屡屡告知“没有、没听说过”,“兴和县与河北省的尚义县、怀安县为邻,不与张北交界”。

根据一份民国十八年绘制的《兴和县政区图》,记者发现,当年的兴和县确与张北县为邻。只是因为张家口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张北、兴和交界”已成历史。

出兴和县城,沿着柏油路北上。沿途是一片草地,视野开阔。东侧,大青山绵延,西侧的丘陵中,不时有村落闪现。

在兴和县大库联乡,记者终于打听到三报沟的下落,在尚义县!段家村是大库联乡的一个村落,出村,相距三五里处还有一个村落,那就是尚义县南壕堑镇田家窑三报沟。

走进三报沟,村民们正忙着秋收。在一个圐圙旁,记者发现门口的拴马桩已经有年头了。一个村民正忙着从拖拉机上往下卸秫秸,他说拴马桩是解放前的。这位村民很年轻,才40多岁,虽然看上去有五六十的模样。当记者问及“当年村里是否有伪军驻扎被国军击溃?”他说:“没听说过。南壕堑有鬼子,一听说鬼子来,人们早吓得跑了。”

村里最年长的是80岁的黄万明,1935年出生。他对当年的战事也一无所知。当年,黄万明尚咿呀学语,对战事的一无所知自是在情理之中。黄万明只是知道“土匪苏美龙经常来”,为此,他在七八岁的时候,被父母带着逃到外地生活,后来才搬回来。

“当年,这里人很少,许多人白天来这里种地,晚上回尚义住。”黄万明说,这里距离尚义县城近在咫尺。

三报沟坐落在一个土山坡上,村南是一片开阔地,还有一条干涸的河。河的对岸,是连绵的土山。

1936年7月1日,营长许书庭白天下了一道命令:官兵们睡大觉。官兵们感觉到,马上“有事”发生。

当晚,紧急集合,百余名官兵列队完毕,他们个个身着便衣。许书庭亲率便衣官兵百余名,前往三报沟摸袭。

兴和县城距离三报沟只有35公里,对于“每星期有三次全副武装跑六十华里急行军的训练”的官兵来说,自是不在话下。

“数小时,就将敌巢覆灭,毙敌百余……”许书庭出师告捷。

官兵们将俘虏的伪边防自治军副司令马子玉及首领赵逸民、于志和等60余人,缚送集宁,将“为首者处死,盲从者晓以大义资遣之”。

一场成功的奇袭战,拉开了绥远抗战的序幕……(首席记者 张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