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运动会】民族健身操跳出全民健身新节奏

魅力霍林河 2015-08-17 09:11:00

原标题:【聚焦民族运动会】民族健身操跳出全民健身新节奏

海南代表队的健身操《竹排声声》所用道具是黎家人采自五指山下的竹子,制成清脆悦耳的打击乐“竹排”,并结合现代健身操的动作,展示了黎家人的欢乐。

浙江代表队的健身操是以畲族青年男女生产劳动、生活风貌等场景为蓝本,加入健身操素材,结合畲族传统舞蹈的基本步法“小跳步”“悠荡步”等,轻快,具有浓郁的畲族风情。

吉林代表队的健身操《嗡嘿呀》巧妙结合了朝鲜族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典型的手臂动作,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

湖南代表队的健身操《八宝铜铃》,是由土家族表达祭祀、丰收、庆典、祈祷文化的舞蹈语汇结合苗族、侗族等多民族舞蹈元素提炼加工而成,表达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

8月16日,千呼万唤的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民族健身操终于亮相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这也是民族健身操第一次以竞赛项目出现在民族运动会上。上下午的两场比赛中,23支参赛代表队身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伴随欢快流畅、律动感超强的音乐节奏,将民族风情和韵味融合在每一个健身动作中,完美演绎了健身操与民族舞蹈融合的美妙律动。

生活化的健身操打动评委

关于为什么要推广民族健身操,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向全国推广民族健身操,也是受到了广场舞的启发。主要是想借助民族健身操,力求融科学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利用朝气蓬勃的形式,将传统民族文化传递出去。

民族健身操项目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的编排、曲目和动作均为国家民委组织编创,自选动作由各参赛队伍自行编创。经过一天的角逐,内蒙古代表队以18.34分的成绩名列第二,成功晋级民族健身操决赛。

“我们把肢体的语言融入到了健身操中,大家看到的不仅是操,更是一个故事,用肢体的动作配合音乐,讲述黑龙江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故事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黑龙江民族健身操队教练肖宁宁说,他们的健身操动作编排特别生活化,有在丛林里捕鱼和打猎的动作,也有砍树和伐木的动作。

“我们将民族健身操的基本步法与各种难度动作融入了蒙古族的民族舞蹈中,编排了刚才表演的《骏马奔腾》,主要表现了蒙古族青年策马奔腾的英俊形象和豪迈气质,很有节奏感和感染力。此外,我们还将旗袍元素融入了健身操服装,既简洁又有我们北京的特色。”北京代表队民族健身操运动员刘映含说,她和她的队友都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体育舞蹈,很自然地就接触到了民族健身操。这次代表北京代表团参赛,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着实让每个人都很兴奋。

内蒙古代表队自选动作呈现的是以筷子舞和安代舞为元素编创的民族健身操,赢得了现场观众持久热烈的掌声。“这个健身操的名字叫《火红的萨日朗》。萨日朗是蒙语,意思就是草原上一种红色的花朵,像火一样奔放、漂亮。我们的民族健身操运动员都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大家都对健身操有着萨日朗一样火红的热情。”内蒙古代表队民族健身操教练周雅宁表示,队员们表现很出色,她对决赛很有信心。

竞赛表演服务全民健身

“民族健身操动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普及性,很多动作融入了多民族的元素,让各民族人民都感到亲切,这是它由以前的综合类表演项目被纳入到竞赛项目的主要原因。”本届民族运动会湖北代表团民族健身操教练、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艺术教研室主任刘杏春介绍。

民族健身操、健身舞在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历届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中占有很大比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健身操、健身舞广受群众欢迎。国家民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竞赛版和普及版的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工作。竞赛版用于民族运动会比赛,难度相对较大;普及版面向广大健身爱好者,易于掌握。

“不能只做参加比赛的人才能跳的操,如何让民族健身操更能让百姓接受,才是目的。”刘杏春说,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将众多民族舞蹈的经典动作与健身需求相结合,用大众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将民族舞蹈健身动作流畅地贯穿起来,更能让民众在美妙的乐曲和优美的舞蹈中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接受,有关推广人士注重结合身体的各部位运动编排民族健身操。比如考虑到一些中老年人患有常见的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疾病,在编创过程中,采用了维吾尔族的头部舞蹈动作,从而很好地活动到颈椎,而采用景颇族的甩银袍动作,则能很好地活动到肩部。民族健身操容纳了一些少数民族中的舞蹈元素,动感十足,充满激情与活力,老少皆宜,没有舞蹈基础也可以很轻松掌握。

“看场上的年轻人跳得民族健身操动作多美,我特地用手机录了几段。回家我也要看着视频学学跳民族健身操。”观看了民族健身操比赛后,热衷于跳广场舞的鄂尔多斯市民王凤云说,“要是推广开来,说不定全国的广场上都会掀起民族健身操广场舞的热潮。”(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李文明)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