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端人才开“绿灯” 鹿城刚柔并济引人才
原标题:为高端人才开“绿灯” 鹿城刚柔并济引人才
在包头采访期间,始终有一种感觉,“好好读书还是有用的”。特别是看到年轻的草原英才功成名就,且当你发现他的价值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时候,内心不由得会冒出一种“看看人家”的羡慕感。今天,就讲讲两位草原英才的故事。
80后博士研发出耐盐碱微生物肥料
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位于包头市青山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80后的孙纪全就在该研究院工作。孙纪全,34岁,山东人,博士学历。自治区2013年度草原英才获得者,环境微生物学领域青年科学家。2013年,孙纪全到包头市工作。
孙纪全善于从事微生物菌株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这也成为他扎根包头的一个理由。他说:“包头和巴彦淖尔市有比较大的农业需求,多是盐碱地,我研究的空间很大。”2013年,在研究院和包头市政府的支持下,孙纪全开始研发一些耐盐碱的微生物肥料。“今年,我们在萨拉齐做了一些试验,效果不错,能够提高玉米在盐碱地中22%以上的成活率,饲料玉米产量大概能提高40%。”孙纪全说,目前已初步构建了适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有500多种,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的需求。
为留住人才,包头市政府和青山区政府为孙纪全提供了一系列研究经费,且在人力方面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除此外,研究院还根据自身的条件,提供了“核心研究核心技术团队的股权计划”、“双聘制”等优惠政策。研究院工作人员王晓娜介绍,技术人员不会在乎每月挣多少工资,而是在乎以后得到的利益,所以持股计划能吸引到很多人才。双聘制也给技术人员许多发展和选择空间。这是研究院为留住人才开出的创新条件。
现在,孙纪全已在包头安家,准备长期研究自己爱好的项目。“包头的环境和市场需求和我学习的方向一致,条件也不错,以后就准备留在这里做研究了。”孙纪全透露,根据包头的需要,现在急需解决农业盐碱化问题。下一步,还要解决包头后山地区的干旱问题,“我们希望利用一些微生物菌剂解决作物的耐旱性,通过提高作物的耐旱性来降低农业用水的量。”
据有关人士推测,孙纪全研究的这些项目,若得到大面积推广,对包头乃至全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从负债数千万到年产值三亿的“奇人”
包头青山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座落在包头市国家级开发区稀土高新产业园区。公司懂事长周健曾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一名教师,博士学历。他说,“教书时间长了,就需要产事业一体化。”所以他到了科研岗,一直跟电力系统合作,做了很多项目。
2010年5月27日,周健正式接手包头青山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当时该公司因负债1790万,已关门停业半年之久。“我是包头人,实际接手后,公司已负债4800多万元,压力很大。”接手负债累累的公司,周健第一个想到的是人才工作。周健依靠华北电力大学的博士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和研究,同时先后引来了一批来自美国、韩国的留学生。
通过5年精心管理和努力,青山电器从之前做单一的产品,做到7类37项产品。目前,公司年产值达到3亿元,已成为包头市的核心企业,同时也打造出了内蒙古最大的电力系统加工制造厂。
周健介绍,目前公司除了老职工50人,其他都是每年从各高校招录的大学生。“引进人才是靠择优录取方式,用能力说话。福利待遇也会不断上升。”现在,周健与团队已研发出了30多项专利,他的目标是继续把企业做强做大。
2012年,周健被自治区评为“草原英才”。周健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是包头人,人们都说落叶归根。但我在没有落叶前就想着归根。所以我愿意背负那么多的债务。也愿意为家乡做点事情。”
刚柔并济引人才
如何吸引高端人才?留住人才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为留住人才,内蒙古也在不断地为高端人才打开“绿灯”。
从2010年起,自治区开始实施“草原英才”工程,计划用3至5年时间,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一批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草原英才”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培养引进“草原英才”712名,其中有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重点培育了农牧业、能源、新型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15个领域的自治区级产业创新人才团队175个;建设了包头稀土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42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草原英才”工程资金投入也逐年加大,从2010年启动时的3500万元,到2014年已增长至1亿元。
除了自治区的政策,包头、鄂尔多斯等地也在因地制宜出台了地方人才政策。目前,包头市主要采取了柔性和刚性两种引进人才的政策,在《包头市人才政策的简介》中明确提到,刚性引进的人才,除可享受最低每月1000至最高每月10000元的生活补贴外,在住房、医疗、生育、子女入学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柔性引进的人才则给予引才单位一定金额资助,引进的人才一般只需及时与企业沟通与互联,对技术研发进行有效指导。(记者 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