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育信息化激发教与学的改变

魅力霍林河 2015-11-03 13:54:00

原标题:内蒙古:教育信息化激发教与学的改变

原标题:教育信息化激发教与学的改变

内蒙古电大借助远程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记者 章奎 摄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集宁一中开展的同频互动课堂。(图片由自治区教育厅提供)

内蒙古电大的老师在制作网络课程。(图片由内蒙古电大提供)

编者按:我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区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经达到85%,基于此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完善。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紧随其后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同样提出要坚持应用为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个深度融合应该是什么样的?实现这样的深度融合对现有教育模式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硬件有了教育观念的改变也要跟上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中心提供了一组数字:截至今年9月,全区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85%,9个盟市和79个旗县区教育区域网、校园网建成率达53%。全区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室的比例达68%。已建成自治区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蒙文版、汉文版)和7个盟市级教育资源平台、64个旗县级教育资源网,62%中小学专任教师基本掌握常规课件制作方法,66%的中小学能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教学。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已实现全区性网络教研常态化,23%的旗县区建成“同频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并开展应用。这些就是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到目前为止所完成的基础建设,可以说我区已经初步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其实早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已经很明确。《纲要》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种革命性影响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那么目前我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进行到哪一步了呢?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初三(7)班的姜鸿涛说,学校里有多媒体教室,也有微机室,每周还有两节计算机课。当被问及这些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时,他说:“有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黄麟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小学五里营分校3年级的学生,他能够熟练地利用电脑上网。但尽管他所在的学校并不缺少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教学设施,他的课程表里却还没有相关的课程。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庾东琴说,她在工作中发现,尽管各个中小学都接通了互联网,配备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而且使用率也不低,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只是把这些当成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想实现信息化技术和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进而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那还十分遥远。

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从教师开始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形象概括。但是信息化改变了教育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校园、课堂等教育环境将转变为由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平台,进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此一来,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庾东琴说。

“在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而自主建构的。因此,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观念,把握好自己的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自治区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田永健说。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问题。”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南马路小学校长刘建英说,“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教学上,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设备,学会运用海量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尽管这些对于城镇中小学教师和年轻教师不是问题,但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或者偏远农村牧区的教师还做不到这点。”

庾东琴认为,教育信息化使学习跨越国界,在教育层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人平等。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和以往一样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存量关系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了,很可能在某个问题上,学生所掌握到的知识就超出了老师的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原有知识体系带来挑战,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更新知识、开拓思维、勤于思考,掌握丰富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庾东琴这样总结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原有教学方法和技能带来挑战,要求教师掌握技能、灵活运用,成为设计者和组织者。教育信息化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样化,教学自主性更大、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师不再只是完成知识传递的‘教书匠’,而是教学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迪学生创造性思考。”田永健说。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诚然,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发生变化。

“在以知识的传递、理解为中心的传统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与掌握知识为主,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教育信息化则要求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更加注重主动获取知识。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辩证思维能力,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这种形势下,要求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把握,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田永健说。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目前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听讲、作业练习、实验,这也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两者之间的出入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学生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如电脑、大屏幕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和手段,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区已经在逐步推行的同频互动课堂就展现了这一教学场景。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集宁一中开展的一次同频互动课堂上,师大附中的王治国老师以学习鲁迅的《祝福》为范例,提出了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将有怎样的境遇的论题,采用视频直播实时互动的形式,让集宁一中的师生同师大附中的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和互动。据了解,今年我区60%以上旗县要开通和有效应用同频互动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优质资源同步传送到乡村薄弱学校,实现城乡学校师生在线同频互动教学、网络教研和在线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其运用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的学习道路,每个学生在个人的学习道路上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真正理解信息社会的钥匙。”田永健说,将来的教育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学习。学生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无法适应将来的教育发展。(记者 章奎 霍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