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活字印刷 传承千年文明
原标题:体验活字印刷 传承千年文明
原标题:体验活字印刷 传承千年文明
印刷前戴上手套
在铅字活字版上找寻所需字体
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动手体验
专心致志做泥塑
小朋友们合作印刷
文/本报记者刘晓君摄影/本报记者辛永红
捡字、上墨、铺纸、印刷……4月2日,本报《带你去玩儿吧》栏目组织25名小朋友,走进呼和浩特市大东街大漠古玩城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和家长一起动手,体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乐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
铅字摆放有讲究
已经有70多年历史的凸版印刷机,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铅字,幽幽墨香扑面而来……当日9时许,25名小朋友走进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仿若穿越了时光隧道一般。一位家长兴奋地说:“这样的场景以前只在电视剧上看到过,别说孩子,就是我们也没见过。”
“好多的铅字呀,它们好小!”“这些铅字怎么都是倒着的”“这油墨好像鞋油”“这块铅模好重”,小朋友的问题此起彼伏。
“现场的活字字架上,大致摆放了6000余个铅字模。你们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字模摆放的有密有疏?中间这部分摆放松散的铅字叫内字,也就是所谓的常用字。两边摆放紧凑密集的铅字叫外字,也就是所谓的生僻字。”对于馆内铅字数量、摆放形式,馆长李亚峰如数家珍。李亚峰为人极具亲和力,对待小朋友又特别有耐心,故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时光姐姐”。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说起这些,“时光姐姐”李亚峰满脸的自豪。
小小印刷匠
“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感受活字印刷术的魅力吧。为了防止你们把油墨弄在衣服上、脸上,每个小朋友必须把自己武装起来。”“时光姐姐”一边说一边为每个小朋友发放围裙、套袖、一次性手套,小朋友穿戴完毕,瞬间变身印刷匠。
据介绍,印章引出了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经过改造才演变成了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自然也成为小朋友们第一个体验项目。不过,这项工作看着简单,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只见每个人桌前都放置了一个雕版印刷的模板,需要稳定好模板,把油墨均匀涂刷在模板上面,再把宣纸轻轻地铺在上面,必须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其中一人用双手把宣纸固定在模板上面,另一人用墨辊在宣纸上滚压,滚压力道要均匀,若是配合不好,宣纸印刷出来的图案就会是一个“大花脸”。明确分工以后,小朋友们便撸胳膊挽袖子,开始动手体验了。
“慢点,把油墨涂抹均匀。”“你压住宣纸的两边,轻点轻点……”王丰和云慨诺两个小朋友彼此叮嘱着,小心翼翼操作着,固定模板、沾墨、铺纸、滚动墨辊,一张图画跃然纸上,8岁的云慨诺拿着自己的作品左右端详,兴奋地和妈妈说:“哇,太棒了!这是我印刷出来的,我要把它拿回家。”
“时光姐姐,刚才的印刷失败了。我还想要一张宣纸,再重新印刷一次。”9岁的郭骞神情有些失落地说道。“时光姐姐”拿着一张宣纸走到郭骞跟前,指导他如何才能印刷出一张高质量的作品,郭骞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有的小朋友身上、脸上染上了油墨,但是大家浑然不知,依然干劲十足。
“把需要的铅字挑出来,排好版,然后刷上油墨,再把纸铺在活字版上,按压均匀,一首唐诗就印刷好了。”在“时光姐姐”的指导下,12岁的张熠琨很快就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了一首唐诗《关山月》。孩子们拿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宣纸,感受着传承千年的文明与智慧。
8岁张谢雨佳拿着作品兴致勃勃地说:“我还不知道印刷术,通过这次体验活动,了解了活字印刷的整个流程,增长了见识。”
郑凯文的妈妈用手机把儿子的体验过程录了下来,并说:“这次活字印刷体验,很难得,也很有意义,录下来当个纪念。”
制作个性明信片
随后,“时光姐姐”还给小朋友们安排了一项特别的体验活动,利用一台有着70多年历史的凸版印刷机印刷明信片。
“时光姐姐”将提前做好的明信片模板放在凸版印刷机上,铺好书签纸,使劲摇动凸版印刷机的摇臂,模版上“小猴送福”图样就印在书签上了。“真是太神奇了!”围在凸版印刷机旁的孩子们惊呼道。在“时光姐姐”的指导下,每个小朋友都亲手为自己印刷了一张个性明信片,他们如获至宝,异口同声地说道:“这张明信片是我们自己印刷的,真正的个性化明信片呀。”
“孩子正处于好奇的阶段,通过找字、印刷等环节,既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又了解了不少历史知识,这样的体验活动真是很有意义。”活动结束后,陈笑宇的爸爸对记者说。很多家长也纷纷表示,看到了这些印刷用的老物件,仿佛又回到了数十年前的时光。
玩泥巴乐趣无穷
从时光印记出来,本报《带你去玩儿吧》栏目又组织小朋友走进了天物坊陶艺馆,几台拉坯机,琳琅满目的成品或者半成品静默地摆放在靠墙的木头架子上。有小花瓶、小盆罐、小茶杯,还有动物,每件作品上都注上了名字。在馆长翟志慧看来,虽然这些孩子们的不少作品比较原始粗糙,却能激发出孩子无限的创造潜能。
“来,请孩子们跟我做!”翟志慧边说边举起手里的泥巴做示范,和泥、摔泥、掰泥、擀泥、定型、穿孔、写名字、做花样、嫁接,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对手里的泥巴进行搓、揉、拉、团……不知不觉,孩子们沉浸在玩泥巴的乐趣中。
9岁的张欣然两只小手糊满了泥,不经意间还把泥巴蹭在了脸上,她也顾不得擦,两朵花在她的小手里诞生了,大小不同、花型不同,张欣然满意地看着手里的小花,轻轻地将这两朵小花用泥浆粘在泥饼上,端详了一会儿,又捏了几片花瓣错落地点缀在小花周围,泥饼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12岁的王雯迪聚精会神地揉捏手里的泥巴,完全陶醉在自己创作的小天里。半个小时之后,一个桃形的壁挂做好了,几朵简单的4瓣花,如同点睛之笔让画面变得柔和、灵秀。
看着孩子们安静地玩弄手里的泥巴,家长们不约而同地说:“玩泥巴,对孩子们来说除了动脑动手之外,更是创造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