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春秋】后套俚语

魅力霍林河 2016-05-19 11:12:00

原标题:【草原春秋】后套俚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奇珍异宝”,或是地理特征,或是风物人情。后套(即河套)地区也有“三件宝”,那就是:“坷垃碴墙墙不倒,伙计(情人)进院狗不咬,闺女嫁汉娘不恼。”这“三件宝”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当时后套地区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那个居无定所、民不聊生的年代,山西、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的灾民“走西口”来到后套地区,与当地的蒙古民族开始交往融合。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垦荒种田,并发明了用坷垃垒墙的方法。所谓坷垃,就是用碌碡在潮湿地上反复碾压后,再用铁锹裁成四方状的土块,晒干后即可垒墙盖房用。至今,这种冬暖夏凉的土房还仍然有人居住。

“伙计进院狗不咬。”是指傅作义在后套地区的两次征兵。第一次是抗战时期,那时为了打日本,百姓都能接受征兵。但到抗战胜利后的征兵,完全是打内战而为的。这次征召了七期国民兵,把后套14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壮年一鞭子赶了净光,那真是“壮丁不分老中青,一根麻绳送了兵。儿子不在老子顶,剃了胡子去当兵。妻离子散没人问,村村户户放悲声”。这一次征兵把后套老百姓再度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有不少男子为了逃过这一劫,就躲在外面不敢回家。有一首后套爬山调《转山头》记述了当时的男人们躲壮丁的情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整,傅长官下了紧急令,命令下在各部分,他要在后大套抓壮丁,命令要执行。命令到了各县城,县长一听吃一惊,这次抓兵可了不得,青年壮丁一扫清。白面烙饼烙了个干,打发哥哥偷跑到后山,这一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得走,事情箍住(逼着)哥哥转山头。”当时,村子里几乎没有男人,在家的女人们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长夜的寂寞。这首爬山调用的是典型的二人台音乐的旋律,在晋陕冀蒙流传很广。

“闺女嫁汉娘不恼。”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老百姓是没有太平日子过的,姑娘的人身安全更没有保障,只有嫁人才相对有了安全感,也有了依托,又为家里省下粮食,当娘的自然不会恼怒了。

由此看来,那时的后套俚语,是当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吕成玉)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19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