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租车“讨书”只为山里的孩子们
原标题:开出租车“讨书”只为山里的孩子们
●从2013年开始,为山里孩子“讨”书似乎成了出租车师傅余太湖的“主业”
●目前,余太湖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为贵州26所小学筹集了近8万册图书,捐赠了价值约8万元的文体用品
初夏时节,贵阳街头不时凉风扫过,但正午时分顶着烈日前行的出租车内仍有些燥热。出租车师傅余太湖尽管满头大汗,却显得平静。面对上车的乘客,除了询问去向,他还关心乘客家里的旧书如何处理,他想为山里的孩子们“讨”书。
“你好!去哪?”余太湖对刚上车的一对母女问道,得知去向后,出租车迅速汇入车流。“小姑娘今年几年级了?家里有用过的图书吗?”行驶片刻,余太湖不紧不慢的问题让后座的母女俩有些疑惑……
女孩说:“有啊,你要收旧书么?”余太湖乐了:“我是开出租车的,不收旧书,但我想把你们不用的旧书带到农村学校去,给山里的小朋友。”
得知余太湖的目的,母女俩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并记下了他的电话,准备回家把旧书整好后送给余师傅。
从2013年开始,为山里孩子“讨”书似乎成了出租车师傅余太湖的“主业”,不知不觉已是四个年头。“讨”书中遭遇的各种尴尬和质疑他不知经历了多少,但他用实际的“爱心行动”得到人们认可和支持。
记得刚开始“讨”书时,没有经验的余太湖时常闹笑话。一次,他搭载了贵阳市第十二中学的一位老师,想着老师有很多图书资源,便迫不及待地询问旧书情况,老师的一句反问却让他尴尬:“师傅,你跑出租车还兼职收旧书啊?”
但得知余太湖是为山里孩子“讨”书,老师便立即承诺捐书。不久,余太湖从学校领到了师生们送来的3000多册图书和4000多件学习用品。
今年50岁的余太湖是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中等身高、板寸头,身穿浅灰夹克的他显得精神。17岁出门至今已在外打拼了30多年,但文化水平不高让他吃了很多苦。
“以前学修车,零件上的英文字母不认识,经常买错,没少挨师傅骂。”回想过去,余太湖感慨地说,“在农村,读书才是出路,一本书、一句话也许就改变了人的命运。”
正是凭借余太湖跑出租车“讨”来的旧书,贵州毕节、黔南等一些贫困山区的校园图书室从无到有建立起来。而老余“讨”书时也架起爱心桥梁,每年都有爱心人士向这些学校捐赠图书、学习及体育用品,惠及了不少山里娃娃。
在金沙县润弟希望小学,通过几年的捐赠,学校的图书从最初的几百册增加到了3000多册,能满足全校170多名学生的阅读需求。“余师傅陆续给学校送来了2000多册图书,学生们很喜欢,每天中午图书室里都有人。”校长冯忠林说,在他的帮助下,学校的贫困学生也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
目前,余太湖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为贵州26所小学筹集了近8万册图书,捐赠了价值约8万元的文体用品,还资助了不少农村贫困学子上学。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讨”书上,余太湖对家却充满愧疚。他说,近几年家里几乎没有存款,除了养家基本都花在了爱心行动上。每月跑车最多也就五六千元,还要除去份子钱、油钱等;而他平均每季度还要给山区小学送书1至2次或搞捐赠活动几乎都是自费,跑车一年只够全家开销。
尽管有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在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助支持下,余太湖坚持了下来。他清晰记得,一位捐书人曾在捐赠的图书上写下了一句话:“贵州山区的生活不够富足,但心灵和精神的世界应该美丽”。在人们的眼里,更多像“爱心的哥”余太湖一样的普通人,正是这大山里美丽心灵和奉献精神的诠释者与践行者。(记者 骆飞 胡星)